close

 

九上康軒

畫說湖心亭看雪

 

篇章導讀

  本文節選自《浴火少年》。湖心亭,杭州 西湖外湖中小島上的一座亭子。〈湖心亭看雪〉原是明代 張岱所寫的一篇小品文,本文作者因醉心於這篇作品,故由多種角度賞析其深刻動人之處,也為此文繪製了畫作。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張岱〈湖心亭看雪〉所描寫的雪景。二、作者分析〈湖心亭看雪〉的角度。三、作者將〈湖心亭看雪〉繪製成畫作的巧思。

 

作者介紹

  劉墉,本名劉鏞(ㄩㄥ),號夢然,北京市人,民國三十八年生於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 美術學系畢業,美國 聖若望大學 東亞研究所碩士。曾任中學教師、新聞記者、電視臺駐美代表、美國 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及副教授等,現為專業作家、畫家。

  劉墉在文學及藝術領域皆頗負盛名。在文學方面,作品以散文為主,擅長運用平易的筆法,描寫生活見聞與感悟,為暢銷作家。在藝術方面,常應邀到世界各地舉行個人畫展,作品獲多國收藏。著有《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浴火少年》等。

 

P114P120

課文.注釋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ㄙㄨㄥ)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ㄑㄧㄤˇ)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張岱〈湖心亭看雪〉

 讀晚明小品,最愛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因為不但文詞精鍊,意象鮮明,而且迴環變化,趣味深長。

 學生時代就讀過這篇文章,當時不覺得怎樣,只感謝張岱沒太囉嗦,使我默寫得容易,反而是當記者之後,再看到,不覺大呼一聲:精采!簡直是一篇超好的「新聞特寫」,人、地、事、時、物,全有了!

 人:是晚明那位蝶庵居士 張岱、搖船的舟子、湖心亭相對飲酒的雅士,和煮酒的童子。(也可能還有個張岱隨身的僕人,只是沒寫得很清楚。)

 地:西湖!湖心亭一點、長堤一痕……。

 事:雪夜張公子叫了一條小船遊湖,登上「湖心亭」,跟早到一步的金陵雅士一起喝三杯酒,再坐小船回家。

 時:崇禎五年,西元一六三二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晚上初更過後。

十一 物:有船、有酒、有亭、有爐……。

十二 這些素材雖然簡單,在張岱的匠心安排下,卻顯得意味深長!

十三 因為他工於用字、善於造景、長於著色。

十四 想想,他用的詞多巧!他不說「撐」一條船,卻用「拏」,「拏」字上面是奴,下面是手,自然顯示船夫用手撐的感覺。接著張岱說「擁毳衣、爐火」,「毳」這個字多妙!由三個「毛」組成,讓人想到毛茸茸的厚衣服,加上「爐火」,除了有溫度,顯示天氣寒冷,而且在夜裡點上爐火,在一片白山黑水之間,添一點「紅」!

十五 「霧凇沆碭」也用得精鍊。霧凇是水氣,當氣溫接近冰點,霧氣逐漸有「雪意」,遇上冰冷的樹枝,自然會逐漸凝結,成為整樹的冰花,閃亮剔透,美極了!

十六 接下來,張岱用「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從上到下不過十一個字,呈現一大片雪景的白。雖然沒用皚皚、晶瑩這些形容詞,卻有直指人心、當胸一拳的效果。

十七 緊接著「上下一白」,又用「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後共四個「一」,疊成明快的意象。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多簡單的字!卻又令人印象深刻!一痕,顯示雪中的長堤並不清楚,只能隱約見到;一點,顯示實實在在的小亭子;一芥,形容天地雲水間舟子之小。至於「舟中人兩三粒」,就更是須彌芥子、滄海一粟了!

十八 這許多時間景物交代清楚之後,來到全文最「精警」處,張岱登上湖心亭,赫然發現有人先到了,正鋪氈對坐、飲酒賞景。他們非但來自金陵,而且帶了防寒的氈毯,可見多麼有備而來。所以張岱沒說他嚇一跳,反而講那飲酒的二人「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情此時此景,能相遇,除了有緣,更驚訝彼此的雅興!

十九 因此張岱除了「飲」,更要「強飲」三大杯。而且在結尾時不自己說,卻藉舟子之口說。又不直說、大聲說,而是小聲喃喃自語:「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十 從文學的角度看,這篇短文,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有聲」,有「無聲」。而且從出發到結束,成為一個完滿的「圓」。

二十一 早就醉心於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二○一七年五月在浙江美術館畫展前,終於畫成這張六呎半的大畫。我先在生宣紙上勾出前景的殘柳枯枝,再以膠礬勾染,由於明礬產生排斥的效果,自然從深色的背景中露出霧凇。

二十二 遠山用的是特殊技法「摺皺噴染」,可以看到湖心亭、保俶(ㄔㄨˋ)塔、長堤一痕、小船一芥和舟中人兩三粒。湖心亭內兩人正相對飲酒,一童子蹲在爐前煮酒,他們的蓬舟則停在岸邊。

二十三 月暈在天,我以「排筆」蘸(ㄓㄢˋ)青墨橫著刷,表現瀲灩的波光倒影。

二十四 西湖之美,晴不如雨,雨不如夜,夜不如雪,雪不如月中之雪、湖心亭看雪。

 

注 釋

崇禎五年 崇禎,明思宗的年號。崇禎五年(西元一六三二),當時張岱三十六歲。

 消失。

更定 已經是初更了。初更,指晚上七點至九點。更,音ㄍㄥ

 音ㄋㄚˊ,同「拿」,牽引,此指乘坐。

毳衣 羽毛衣。毳,音ㄘㄨㄟˋ,鳥獸的細毛。

 

▲霧凇 霧氣因冷而結成的白色結晶。

 

沆碭 音ㄏㄤˋ ㄉㄤˋ,白茫茫的樣子。

長堤 指橫亙在湖中的蘇堤。

 音ㄐㄧㄝˋ,小草,比喻細小的東西,此作量詞。

 音ㄓㄢ,此指毛毯。

三大白 三大杯。白,指酒杯。

金陵 今南京市。

客此 到這裡作客。客,此作動詞。

舟子 船夫。

相公 古時對年輕讀書人及富貴人家子弟的尊稱。

張岱 字宗子,號陶庵,別號蝶庵居士,明代人。精通詩、文、戲曲,喜好遊歷。明亡後隱居避世,從事寫作,是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作家。散文大都篇幅短小,文字清雅率真,具有獨到的見解。

 

▲杭州 西湖 湖心亭地理位置圖

 

須彌芥子 指總體中的極小部分。須彌,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後借指極大的東西。

滄海一粟 比喻渺小,微不足道。

精警 精妙犀利,令人醒目。

生宣紙 宣紙的一種,未經防滲處理,故吸水力強,墨跡暈染效果佳。

膠礬 在膠水內加入明礬而成的混合液體,可防止紙類等素材滲透水分。因此當作者先用膠礬勾染,再刷上背景墨色時,因勾染處無法透水,便可呈現白色霧凇的效果。礬,音ㄈㄢˊ,指明礬,一種無色透明的結晶體,可溶於水。

摺皺噴染 依畫面需求將紙摺皺,再噴上墨,以染出特殊紋路。

 

劉墉示範摺皺噴染

▲排筆

瀲灩 水波相映的樣子。

▲劉墉原創畫作〈湖心亭看雪〉

 

 

鑑賞分析

主旨 本文作者透過各種角度,評析張岱〈湖心亭看雪〉的精妙之處,並藉由原創畫作,詮釋張岱筆下的西湖之美,以展現自己對這篇文章的喜愛。

結構 全文二十四段,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四段)為〈湖心亭看雪〉的原文。第二部分(第五至十一段)先以文詞精鍊、意象鮮明、迴環變化、趣味深長四項特點概括〈湖心亭看雪〉全文,再依次列出文中的人、地、事、時、物。第三部分(第十二至二十段)為作者對〈湖心亭看雪〉的評析:先從工於用字、善於造景、長於著色三個角度,分析文本前半的景色描摹,以及文本後半的敘事寫人。最後再總結欣賞〈湖心亭看雪〉的重點,說明文中既有客觀的美景描摹,也有張岱個人的旅途際遇,有「人鳥聲俱絕」的寂靜,也有「拉余同飲」的同好笑語,展現出一趟圓滿的旅程。第四部分(第二十一至二十四段)作者說明自己如何將〈湖心亭看雪〉繪製成水墨畫,最後以西湖最美實為「湖心亭看雪」收束全文,可見其對〈湖心亭看雪〉一文的喜愛。

素養 張岱以獨特的審美眼光,記錄西湖雪夜的美景。作者則透過精要的文章賞析和深厚的藝術涵養,除了解析〈湖心亭看雪〉一文,亦將此文繪製成畫作,既帶出文中的元素,也加入自己的想像與詮釋,讓我們從中感受到圖文轉換的巧思與意趣。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三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四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五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六關測驗 (選擇1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查成績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上康軒國語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年級資料列表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看看其他課文

七上南一國語補充--教育部頒訂核心古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