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九上康軒

清新苦味

 

篇章導讀

  本文選自《良露家之味》。作者透過年幼到年長對吃苦的不同感受,從中體會到苦味與人生的連結。進而啟示我們,學會接受苦味、欣賞苦味,能使心靈清澄,領悟生命的況味。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文中從「不喜歡苦」、「接受苦」到「自找苦吃」的三個層次。二、苦味可清心的原因。三、本文藉由食物滋味談人生哲理的寫作手法。

 

作者介紹

  韓良露,臺北市人。生於民國四十七年,卒於民國一○四年,年五十八。臺灣師範大學 歷史學系畢業。曾任紀錄片導演、電視編劇、新聞節目製作人等職。

  韓良露的創作以散文為主,書寫題材廣泛,包含飲食、電影、音樂、旅行、星象等方面,其中以飲食相關的作品最負盛名。文中常帶有懷舊色彩、異國情味,並引發知性省思。曾獲金鼎獎,著有《臺北回味》、《良露家之味》、《大不列顛小旅行:韓良露的英倫漫遊》等。

P60P64

課文.注釋

 年幼時陪阿媽上龍山寺,阿媽總會順道去青草巷喝涼茶,阿媽替我叫杯甜甜的青草茶,而她自己總是喝苦茶。有一回,我好奇喝了一口苦茶,當場大叫「好苦唷!」眼淚幾乎掉了下來。事後我十分不明白地問阿媽幹嘛要自找苦吃,阿媽說我小孩子不明白苦味對身體最好。外婆說苦可清心,又說苦味消逝前會回甘。

 阿媽說的道理,我可是花了好多好多年頭後才逐漸明白,而當我明白時,我也同時發現自己的青春已一去不復返了。

 似乎,在青春期之前的我,從來是不碰苦味的,不喝苦茶,不愛吃苦瓜。但慢慢地在沉浸於酸甜辣鹹多年後的我,有一天卻突然發現苦味好比意外的訪客般敲醒我的味蕾之門,苦味的拜訪帶來的是深沉厚重的感受,那種滋味留在喉頭最隱祕幽微的地方久久不散,當苦味慢慢離開後,竟然留下淡淡的清甜。 當時我想起阿媽說的話,甜過了頭的味道會變成苦的,但苦過了之後反而轉甜。我也忽然明白這段話不只有關味覺之事,也有關人生,許多的人生不也這樣,一逕追求甜蜜的人生,常常愈活愈苦,但真正過過苦日子的人,回頭一看,卻發現苦頭吃多了後就沒什麼怕苦之事,反而更懂得日子不苦就是甜的道理。

 少年人要花時間才會習慣苦味,進而珍惜、喜歡起苦味。不同的民族也有不同的歷史世故,有老靈魂的民族通常也懂得品嘗苦味,除了中國人之外,最懂苦味的民族大概是日本和義大利了。

 秋天在京都時,日本人喜歡享用一道彷彿秋之心的土瓶蒸。土瓶內有三樣不可缺少的秋味,即秋天上市的柚皮、銀杏和秋茸(ㄖㄨㄥˊ),這三種東西的滋味都是清香中帶微苦,吃了後讓人明白秋天來了。而人生之秋是帶著微苦的感受,就像秋天盛產的秋刀魚之味,就在品嘗秋刀的肚腸之微苦。

 義大利人更愛苦,義大利老人常常在清晨早餐時就喝一杯苦苦的金巴利,所謂苦酒人生,但義大利人卻喜歡這種苦味。義大利還像中國人般愛吃苦菜,中國人有A菜,義大利人有芝麻菜、茴(ㄏㄨㄟˊ)香、朝鮮薊(ㄐㄧˋ),都以品出微苦之味為上,義大利人說這些帶苦的蔬菜吃了可以清潔血液。

 原來自找苦吃是好事,人生之路走下來,愈來愈不敢嗜甜,少年時最愛之甜味,卻是中晚年人避之猶恐不及之事,但少年人怕的苦味,卻愈來愈受歡迎。原來人生就是要懂得接受苦味,進而欣賞苦味,這麼一來,苦味也就不苦了,人生一場,學會和苦味同在,人生也就不那麼苦了。這些事一想明白,果然心靈就清澄了,說苦味可清心,竟然是生命頓悟的味道。

 如今,當我喝下一杯現榨(ㄓㄚˋ)的明日葉的苦汁時,竟然開始有回甘的體會了。

 

注 釋

外婆 即前文的阿媽。

味蕾 舌面上掌管味覺的感覺器官。蕾,音ㄌㄟˇ

一逕 一直。

世故 世情故事,泛指各民族的民情風俗和傳說故事。

金巴利 一種用帶苦味的柑橘及其他多種植物製成的酒,特色是味道很苦及顏色鮮紅。

避之猶恐不及 想要避開還怕來不及。

清澄 清澈、明亮。

 

▲青草巷 位於臺北市 萬華區,是龍山寺附近的一條巷道,因有許多販賣青草、中藥的商店而聞名。

▲土瓶蒸 日式料理。以土瓶為容器,蒸煮當令的食材。

▲秋茸 此指松茸,一般在秋季生成。

▲秋刀魚

▲朝鮮薊

▲茴香

▲芝麻菜

A

▲明日葉

 

P65

鑑賞分析

主旨 本文藉飲食談人生況味,以及飲食背後的文化意涵。作者透過自身的成長經歷及其他民族的飲食文化,帶出對「苦味」的深刻體悟,使文章意蘊更加豐富。

結構 全文共九段。第一至四段作者談自己從「不喜歡苦」到「接受苦」的過程。第五段承上啟下,把苦味經驗從個人擴大到民族,帶出其他民族的飲食文化,因此第六、七段分別以日本、義大利這兩個懂得「自找苦吃」的民族為實例。第八、九段則總結了本文論述的三個層次,從「不喜歡苦」、「接受苦」到「自找苦吃」,說明若能了解人生中的甘苦實為一體兩面,並學會與苦味同在,品味苦後的回甘,心靈便能清澄,呼應「苦味可清心」的主旨。

寫作 作者以「清心苦味」為題,連結了心靈與味覺,談飲食滋味所帶來的體悟,以及飲食文化背後的深層意義。文中並舉日本、義大利為例,具有國際視野,亦能說明比較,在篇章安排上別具匠心。

素養 本文將「吃苦」的概念,由味覺延伸至人生,期許我們能透過主動承擔來磨練心志。如此一來,當人生旅途中必須經歷「苦」的時候,或許就能不以為苦而甘之如飴了。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三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四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五關測驗 (選擇25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第六關測驗 (選擇11題)

 

閱讀測驗--0290101戲李白查成績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上康軒國語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回九年級資料列表

閱讀測驗--0180101田園之秋選看看其他課文

七上南一國語補充--教育部頒訂核心古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