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臺灣的位置與先民足跡
01從地圖探索位置與發展有何關聯?
從地圖探索臺灣的位置
我們生活的世界可以分為五大洲,包含:亞洲、美洲、歐洲、非洲與大洋洲。環繞在這些陸地周圍的是彼此相通的三大洋,分別是: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
400多年前,歐洲國家憑藉航海技術的進步,積極到海外探險,也逐漸繪製出世界地圖作為航海與貿易用途,但受限於繪圖技術與工具,因此與今日的世界地圖有著許多差異。當時航行到東亞地區的歐洲人,經過臺灣時發現島上風景美麗,於是在地圖上記錄這座島嶼,並稱呼臺灣為福爾摩沙「Formosa」,直到今日仍是臺灣重要的代表名稱。
臺灣的地理位置與發展
臺灣島位在亞洲大陸的東側、太平洋的西側,位處最大的陸地與海洋交會帶上。由於四面環海加上位置適中,透過航運可航向東亞各國家,進行交流或發展貿易,臺灣的歷史文化發展也受到鄰近的中國與日本影響。
隨著歷史的發展演變,我國現在的範圍包括:臺灣島、澎湖群島、金門群島、馬祖列島、釣魚臺列嶼及南海諸島等,總面積約為36,000平方公里。
今日我國的人口眾多、交通便利、建設也十分發達,並持續利用海洋地理位置的優勢,發展相關產業,例如:航運、漁業、觀光等,成為名副其實的海洋國家。
人們適應氣候的生活方式
臺灣位於亞洲大陸與太平洋的交界處,是季風盛行的區域。冬季時,大陸北方寒冷乾燥的東北季風,經過海洋帶來水氣,讓臺灣北部、東北部地區氣候溼冷且容易降雨;夏季時,西南季風帶來西南方海洋溫暖潮溼的氣流,使得全臺溼熱多雨。
面對各地不同的氣候型態,居民善用在地資源,設計出適應多雨、炎熱等氣候的建築,以滿足日常生活或活動需求。此外,居民也會根據當地的氣候與土地,栽種適合生長的農作物,並善用氣候特性,發展出具有在地特色的食品。
生物遷徒的中繼站與發展
臺灣的位置處於寒流和暖流交會地,這兩股洋流會在不同季節帶來不同魚群。每年冬季時,隨寒流而來的烏魚,經過臺灣海峽到臺灣西南沿海產卵,帶來的烏魚子,是西南沿海地區重要的物產;春、夏時,隨暖流而來的黑鮪魚北上洄游到日本至菲律賓之間的海域產卵,在屏東也會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目前已成為知名的節慶活動。
臺灣溫暖溼潤的氣候適合動植物生長,因此有豐富的生物種類。在季節轉換時,有些候鳥會飛越大海來到臺灣。例如:每年9~10月溫度逐漸下降時,黑面琵鷺會從北方成群飛到溫暖的臺灣,一直待到隔年3~5月,才陸續飛回北方。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14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三關 (1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