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好奇心
題解
本文選自自慢5:切磋琢磨期君子—自慢人生的修練與實踐。作者基於多年職場經驗,有感於世界快速變動、行業界限模糊,認識到必須累積多元知識與能力,方能適應未來世界的變化。好奇心是一切知識的原點,也是一個人能力的來源,作者認為「常保好奇心」,積極擁抱世界、探索外在事物,不僅可以累積各種知識與能力,同時也能體驗其中的樂趣。
作者
何飛鵬,臺灣臺 北人。生於民國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國立政治大學公 共行政學系畢業,曾任工商時報記者、卓越雜誌總編輯等,現為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商業週刊發行人。
何飛鵬除了是媒體工作者,亦致力於寫作,作品以職場、人生的處世哲學為主,文字誠懇,流暢易懂。著有自慢: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主管的兩難抉擇:全能主管的必經之路等。
課文注釋
通化街菜市場,一個小攤子,擺著數十條銀光燦爛的白帶魚,魚眼明亮透澈,一看就知道是極新鮮的魚貨,而這個魚販也不是一般的魚販,只有偶爾在假日才見到他,因而引起我的興趣。
「這看起來很新鮮,哪裡產的?」「當然新鮮了,昨天晚上我才從東北角外海釣起來的,這是最好吃的白帶魚。」「你是漁民嗎?」「我不是,我只是好玩,因為釣多了,就直接拿到市場來賣。」我遇到一個有趣的人,忍不住蹲下來,一面挑魚,一面聊天。
這個魚販不時就會從宜蘭烏 石港出海,到龜山島海域釣白帶魚,下午四、五點從臺北出發,晚上在海上夜釣一整晚,清晨回來,多的時候一晚上可釣上百條白帶魚。
「可以跟你一起出去釣魚嗎?」「可以,但是你要有漁民證!」這當然只是一時興起的玩笑話,除非有特殊機緣,我不可能真的去海釣。
類似狀況也發生在一次墾丁行的晚上,在恆春的夜市,我與一個賣二手舊貨的攤販,聊了半小時。他賣的都是拆船下來的小東西,燈、水龍頭及各種小用品,我因此了解了臺灣拆船業的變遷,以及一些有趣的事。
每次發生這樣的事,都會引來老婆大人的「說法」:「你實在是個奇怪的人,什麼人都可以聊、什麼事你都有興趣!」日子久了,老婆見怪不怪了,但也不得不承認,我什麼事都懂一些,知識非常廣博。
這樣的經驗,我也找到同好。日本知名漫畫大師弘兼憲史來臺時,我們同臺座談,結束時,主持人要弘兼給年輕人一句話,弘兼寫下了「常保好奇心」五個大字。他自陳,漫畫中的劇情無奇不有,都是他一點一滴蒐集而來。好奇心是最大的動力,任何人都可以教他一些事,任何人他都可以談得很開心。
好奇心是一切知識的原點,也是一個人能力的來源。好奇讓人多疑、多問、多談、多學;好奇也讓人開放、探索、觀察、研究;好奇更能帶來知識、訊息、故事,並從中產生無窮的樂趣。
一個人為什麼會好奇?因為擁有一顆開放且不自我設限的心靈,開放又源於願意擁抱外在世界的正向人生觀。因為樂於擁抱世界,所以積極探索外界事物,勇於參與未知領域,透過探索與參與,人會得到豐富的經驗、知識,這其中也帶來樂趣,趣味又會強化好奇心,增加探索的動力。
如果經驗與知識能運用在工作與生活中,進而產生效益,效益就會變成好奇的獎賞,同樣也會強化好奇的動機,進而啟動學習的具體作為。
好奇心其實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幼兒期的學習全來自好奇的探索。只是成長過程中的負面經驗及大人的限制,讓好奇的本能逐漸限縮,變成定向與功能性的學習,能力也因而被局限。唯有回歸開放的心靈、回歸好奇的本能,才是學習的起點。
拆船業 舊船解體工業的俗稱。是將老舊鋼鐵船隻拆毀的工業,大部分的船隻廢料皆可循環再利用。
自陳 自己陳述。
設限 設定範圍、界限。
良知 天生本然,不學而得的智慧。
良能 天生的本能。
定向 指特定的方向、目標。
課文賞析
本文論述「常保好奇心」的重要性,舉出自身的生活實例來闡釋論點。全文共十一段,可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五段)首先作者以自己與菜市場魚販及夜市二手貨攤販閒聊之事為例,說明自己如何因好奇而知曉許多知識與趣事。第二部分(第六至八段)接著以老婆大人的「說法」和日本漫畫家的贈言,印證「好奇心」是知識的原點、能力的來源,並能從中產生無窮樂趣。第三部分(第九至十段)以因果關係的推理,說明好奇心的來源、運作與效益。第四部分(第十一段(總結上文,強調好奇心是人天生的本能,唯有回歸開放的心靈與好奇的本能,才是學習的起點。
本課有以下二點值得學習及欣賞:
一、運用事例,歸納道理:列舉生活實例,歸納出這些例證的共通點,以此作為論據,提出論點:「常保好奇心」是知識的原點與能力的來源。
二、多元論證,層層分析:全文以「趣」為核心概念,運用多元的論證方式,層層分析事理,除了使用舉例論證的方式論理之外,作者在第九段到第十段中,還透過事理的因果關聯進行分析「人為什麼會好奇?」使論述更為透澈清晰。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課文文意第一關 (25題)
課文文意第二關 ( 5 題)
基礎語文第一關 (21題)
延伸閱讀第一關 (25題)
延伸閱讀第二關 ( 6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