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南一
與宋元思書
題解
本文選自吳朝 請 集(朝請,「奉朝請」的簡稱,官名)。宋元思,字玉山,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詳。全文描述作者從富陽(今浙江富陽)到桐廬(今浙江 桐廬),在舟中所見富春江的山光水色,同時抒發身處美景時,油然而生的感觸。
作者
吳均,字叔庠,南朝 梁 吳興 故鄣(今浙江 安吉)人。生於宋明帝 泰始五年(西元四六九年),卒於梁武帝 普通元年(西元五二○年),年五十二。出身寒門,好學而有文才。擅長描寫山水景物,頗負盛名。官至「奉朝請」,後人輯其著作,題為吳朝請集。另著有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課文與注釋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 描繪晴空萬里,青天與青山連成一片的景象。
許 約略估計數量所用的語詞。
縹 音ㄆㄧㄠˇ,淡青色。
急湍甚箭 水流得很急,比飛箭還快。湍,音ㄊㄨㄢ,急流。甚,超過。
夾岸 水流的兩岸。
寒樹 耐冷長青的樹木。
負 憑恃,憑藉。
互相軒邈 互爭高遠。軒,音ㄒㄩㄢ,高。邈,音ㄇㄧㄠˇ,遠。
泠泠 狀聲詞,形容清脆激越的流水聲。泠,音ㄌㄧㄥˊ。
嚶嚶 狀聲詞,形容禽鳥和鳴的聲音。嚶,音ㄧㄥ。
轉 通「囀」,原指鳥鳴,這裡指蟬鳴。
鳶飛戾天 鷹在天空中飛翔。這裡比喻人一心追求飛黃騰達。戾,音ㄌㄧˋ,到達。
息心 摒除雜念,這裡指停止追求名利的欲望。
經綸世務 指處理政事。經綸,整理蠶絲,引申為規畫、治理。綸,音ㄌㄨㄣˊ。
柯 樹枝。
疏條交映 稀疏的枝條相互掩映。
課文賞析
本文描述作者自富陽泛舟到桐廬,沿途所見的明媚景致及所思所感。全文共六段,第一段先敘述旅遊的背景,並以「奇山異水」概括全文。第二段摹寫眼中所見的「異水」。水的奇異,在深、清、急。水深而清,是靜態之美;水強而急,是動態之美。一動一靜,凸顯出水之異。第三段摹寫所見的「奇山」,作者巧妙運用擬人法寫山景,化靜為動,以林木的繁茂與筆直高聳烘托山之高峻。第四段摹寫大自然的美妙樂章—水聲、鳥鳴、蟬囀、猿叫,反襯出山水之清幽。第五段抒發作者的覽物之情,點出此景具有洗滌人心的力量,讓人反璞歸真、欣然忘返,放棄對世俗名利的追求。第六段則補敘舟行水上光影時暗時明之趣。
本課有以下三點值得學習及欣賞:
一、因景興感,藉景抒情:全文僅一百四十四個字,卻能涵蓋敘事、寫景、抒情三部分。首段敘事,第二、三、四、六段寫山水之景,第五段寓情於景,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文。
二、結構完整,層次分明:本文以「先總述,後分述」的布局手法行文。首段總敘,點出主旨「奇山異水」,二至四段分敘「奇山異水」的聲色之美,第五段寫旅遊的體會,因景興感。末段以補敘收束,以景作結。
三、手法豐富,景色鮮明本文雖是駢文,但沒有駢文用典過多、繁複冗贅的缺點。作者運用摹寫、擬人、譬喻、對偶等多種寫作手法,鮮明地描繪出富春江的山明水秀。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三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四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五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六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七關測驗 (選擇 5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