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民主政治的發展
01臺灣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歷程為何?
今日的臺灣,年滿二十歲的中華民國國民可以投票選出總統與民意代表等。然而,臺灣人民並非一開始就享有選舉總統、民意代表,以及言論、集會等權利,讓我們一起探究中華民國時期臺灣人民爭取民主的重要歷程。
臺灣人民對戰後政權轉移的期待
日治時期的臺灣,臺灣總督府擁有最高統治權力,臺灣總督則由日本派任。直到日治後期,才有部分的人民擁有選
舉民意代表的權利。
民國三十四年 ( 西元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投降,中華民國接收臺灣、澎湖後,臺灣人民得以脫離日本的殖民統治。當時臺灣人民對中華民國充滿期待,以為能獲得平等、自由的生活,卻沒想到反而迎來動盪的戰後時期。
受壓迫的臺灣人民
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臺灣人民因戰爭影響,缺乏生活物資,失業問題嚴重,再加上政府治理的疏失,生活陷入困頓。社會上,臺灣人民和來臺的官員與軍隊因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不同,產生許多誤解與衝突。
當時的政府考量語言溝通等因素,較少任用臺灣人民擔任公職,嚴密管控稻米、糖等物資的販售,也沒有接納在地民眾反映的意見。部分官員或軍警甚至有貪汙、濫用職權的情形,讓臺灣人民覺得受到更多的壓迫,對政府期待落空。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
政府一連串的施政問題下,臺灣人民逐漸累積不滿。民國三十六年,政府因查緝私菸處理不當,引發民眾示威抗議而爆發了二二八事件。事件發生後,臺灣人民一方面向政府提出改革要求,例如:要求政府任用臺灣人擔任公職等。另一方面也與地方軍警進行調解,要求他們不能任意攻擊人民。然而,當時的政府不但沒有採納,反而採取更激烈的武力鎮壓,造成許多民眾傷亡,對臺灣的政治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
二二八事件的發生及後續演變
1.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政府人員在臺北查緝私菸時,造成菸販和圍觀民眾傷亡。隔天,民眾向政府抗議,卻遭政府開槍驅離,激起全臺大規模衝突。
2.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不久,基隆 八堵火車站便發生民眾不滿軍人霸占車廂,起身反抗的事件。事後,軍隊帶走站長、副站長等人,這些被帶走的人從此下落不明。
3.政府以武力鎮壓衝突,造成大批民眾傷亡,許多社會著名人士遭受迫害,例如:畫家陳澄波希望與軍隊調解,卻被軍隊扣押,遭到殺害。這些事件在臺灣社會留下難以抹滅的傷痛。
從戒嚴到解嚴的臺灣民主運動
民國三十八年,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作戰失利,政府為防止中國共產黨影響人民,便以維護治安、秩序為理由,宣布臺灣實施戒嚴。同年底,中華民國政府遷到臺灣。
戒嚴時期,政府嚴格限制人民言論、集會等自由,並加強控管人民的各項行動,有些歌曲、書籍也遭到查禁。當時沒有公平、公開的審判制度,許多人民因此受到迫害,影響民主政治的正常發展。
然而,即使戒嚴也無法阻擋臺灣人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決心。人們以各種形式爭取言論自由與參政的權利,例如:民國六十八年創刊的美麗島雜誌,以宣揚民主、追求言論自由為理念;同年底,雜誌社為了響應世界人權日舉辦遊行,雖然獲得數萬民眾響應,卻因政府鎮壓而發生「美麗島事件」。
在來自各界的壓力,以及臺灣人民逐漸成熟的民主觀念與期待下,政府終於在民國七十六年宣布解除戒嚴。解嚴後,更多新政黨、報社、電視臺紛紛成立,加速政治民主化的發展。
解嚴後走向和解與爭取民主選舉的行動
解嚴後,許多民間團體紛紛要求政府重新檢視過往侵害人權的事件,例如: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等。政府進行調查與研究為受難者平反,並透過公開道歉、設立紀念場館,以及制定法律賠償受難者及其家屬等方式,希望能撫平歷史的傷痕。例如:民國八十四年,李登輝總統代表政府,向二二八事件受難者與家屬道歉。
即使解除戒嚴,臺灣人民仍持續追求總統直選。民國八十五年,我國第一次實施由人民直接選舉總統和副總統,開創民主發展的里程碑。至今,臺灣已舉辦過多次總統、民意代表等選舉,更在民國一○五年選出中華民國第一任女性總統。 民主政治的發展過程,因為有許多前人的爭取與犧牲,才有今日的成果。現在的臺灣人民可以透過選票,選擇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不用擔心受到政府的壓迫,正是民主自由的展現。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17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17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