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康軒社會
01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01世界多元文化在臺灣如何展現?
世界多元文化與臺灣
人們依據各自的生活方式,發展出不同的文化,這些文化展現出當地的特色,有些文化則隨著旅行、貿易活動或通訊技術等,傳播到世界各地,對其他國家或區域產生影響。
臺灣經歷不同時期的發展,在各種文化的影響下呈現多元的文化面貌,我們可以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發現世界多元文化在臺灣留下的足跡,例如:建築形式、語言及文字、休閒文化等,這些文化對民眾的生活也可能會產生影響。
從生活看世界──語言及文字
大航海時代,有不同的語言及文字傳入臺灣,逐漸對臺灣民眾生活產生影響。當時傳入的語言及文字,有的在臺灣留下痕跡,例如:以羅馬字母拼寫原住民族語言;有的至今仍在使用,例如:中文。
清帝國開港通商後,西方傳教士馬偕、巴克禮等人為了傳播基督教,利用羅馬字母拼寫閩南語,讓臺灣人學習聖經,也有部分臺灣人跟著傳教士學習英語;劉銘傳則創辦新式學堂教授英語,培養學習新知識與翻譯的人才。
後來,臺灣受到日本殖民統治五十年,在總督府要求學習日語的影響下,有些詞語便流傳下來,逐漸融入臺灣社會,成為現代生活中可見的語言或文字。
自日治時期開始,臺灣逐漸將英語納入學校的課程中,我們現在也常看到許多場所或物品上有中 英對照的標示,方便來臺的外國人了解,並讓臺灣能與國際接軌。隨著臺灣與世界各國的交流頻繁,以及新住民與國際移工的增加,我們還可以認識或學習更多國家的語言及文字。臺灣也有優質的中文教學資源,吸引外國人前來學習。
臺灣不同時期出現的語言及文字,讓我們可以了解歷史的發展、吸收不同文化的特色,並在社會中展現出多元風貌。
1.為了方便向臺灣人傳教,巴克禮創辦的臺灣府城教會報以羅馬字母拼寫閩南語。
2.使用中文寫成的詩詞、文章等,現在已成為我們學習的素材。
3.「便當」一詞源自日語,意為飯盒,此用語已融入我們生活常用的語言及文字。
4.在新住民、國際移工聚集的街道,有許多販賣東南亞飲食、物品的商店,其中可以看到越南文字的招牌。
從生活看世界──休閒文化
傳統漢人農業社會中,人們的生活作息多配合自然界變化或工作型態,主要的休閒活動大多與節慶或廟會結合。清帝國時期傳入的傳統音樂與戲劇,逐漸發展成布袋戲、歌仔戲、採茶戲等臺灣戲曲,是廟會酬神的主要表演節目,也是民眾的休閒活動。
日治時期開始有固定的休假日,人們會利用休假時間進行各種休閒活動,音樂欣賞也是其中之一。當時臺灣出現第一家唱片公司,開拓流行音樂的商業市場,其所發行的著名歌曲如望春風、雨夜花等,至今仍廣為流傳。
戰後的臺灣,配合中華文化推廣政策,中國傳統書法、繪畫與音樂等,成為部分人們的休閒活動。
此外,隨著美國的援助,以及全球通訊傳播的進步,美國的音樂、影視及運動等休閒文化也加速影響臺灣社會。例如:流行歌曲、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等,受到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解嚴後,臺灣社會與文化逐漸開放,流行音樂創作除了使用本土語言,也融合了本土歌謠與西方搖滾音樂等曲調,展現出新的風貌,受到人們的關注。
1990年代後,除了美國休閒娛樂持續影響臺灣外,臺灣也陸續出現了日本、南韓(韓國)的戲劇、動畫、音樂等流行文化,成為部分臺灣民眾喜愛的休閒娛樂之一,形成了「哈日」及「韓流」風潮。
這些多元的休閒文化在臺灣展現吸引力,使臺灣民眾更加了解這些國家的文化,也會到當地觀光旅遊,促進雙方的交流互動,並認識、理解不同文化的特色。
臺灣擁有自己的文化,也吸收了不同的文化,進而創造出獨特的文化風格,現在更推廣到世界各國,例如:明華園戲劇團到國外演出,讓世界各國看見不一樣的表演,展現出臺灣文化的多元。
1.傳統布袋戲是結合雕刻、彩繪、傳統音樂與掌中操偶的藝術表演,現代則增加動畫及聲光效果,提高了戲劇的美感。至今仍有不少人喜歡觀看,是日常生活的調劑之一。
2.日治時期,著名作曲家鄧雨賢受唱片公司的邀請,創作出許多流行歌曲,包括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
3.寫書法可訓練心情平靜,並認識中文字的美感。圖為西元1976年的兒童書法展,許多學生現場揮毫展現才藝,可見當時對書法的重視。
4.戰後,美國的流行歌曲傳入臺灣,其中具有強烈節奏感和活力的搖滾音樂,成為許多人喜愛的音樂。
5.近年來由於通訊傳播的進步,臺灣部分民眾會收看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等運動賽事,也促使更多民眾利用假日從事籃球運動。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1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