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105台灣的人口
02人口現象與政策
人口政策影響社會與經濟發展,隨著時代的變化,臺灣的人口政策也不斷調整。
人口政策的變遷
臺灣在民國四十年到五十年左右,每年出生的嬰兒多達四十餘萬。為了避免人口成長快速,造成教養的困難,政府鼓勵每個家庭減少生育子女的數量,使得人口成長逐漸緩和。
近年來,由於養兒育女的花費逐漸提高,或是夫妻均外出工作,缺乏人手照顧小孩等因素,使得出生人口數逐年下降。因此,政府鼓勵生育,維持人口合理成長。
1.六十年來,臺灣的出生人口數呈現下降的趨勢。(資料來源:內政部 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民國一一○年檢索)
臺灣少子化現象
臺灣目前每年出生的嬰兒人數,降到約十多萬人,每個家庭生育的子女數量減少,因而出現少子化現象。如果情況沒有改善,社會的勞動力將愈來愈少,也將影響國家未來的發展及對外競爭力。
為了減少少子化現象所帶來的影響,政府制定相關法令及福利措施,希望提升國人生育子女的意願,例如:發放生育津貼、廣設幼兒托育機構、醫療補助等措施。藉由各項補助,減輕家庭負擔,讓每一個兒童能在安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成長。
少子化
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漸減少的現象。
2.政府發放生育津貼,希望能減輕國人養育孩子的經濟負擔。
3.政府設立公立幼兒園,並補助民間企業設立幼兒園,讓有幼兒的勞工可以安心工作。
4.政府提供疫苗接種費用的補助,降低父母或長輩的經濟壓力。
邁入高齡社會
近年來,由於臺灣醫療科技進步、國民平均壽命延長及出生人口減少等因素,使老年人口的比例快速增加,而邁入高齡社會。未來,臺灣人口的出生率如果不能適當的提高,年輕人扶養老人的負擔將會日益沉重。
在高齡社會裡,老人安養問題是重要的課題。面對此一課題,政府推動各項措施來因應,例如:推動老人醫療保健、老人年金等福利政策,提供完善的安養環境;辦理各項老人休閒育樂活動,讓他們身心獲得滿足。
高齡社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
義,當社會中65歲以上
的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
7 % 時為高齡化社會;
14 % 時為高齡社會,
20% 時為超高齡社會。
1.民國八十二年臺灣老年人口比例超過7%,進入高齡化社會。在民國一○七年,老年人口比例超過14%,臺灣正式成為高齡社會。(資料來源:內政部 戶政司全球資訊網,民國一一○年檢索)
新住民的融入
近年來,許多因為結婚而來到臺灣的新住民,努力學習本地語言,融入臺灣社會。他們除了積極照顧家庭,參與各種生產活動外,也把家鄉的風俗、飲食習慣等介紹給左鄰右舍,豐富了臺灣的文化生活。
當新住民面臨社會適應、文化融合等問題,民間和政府會提供各項生活輔導和法律諮詢服務,協助他們解決困難。
政府訂定每年十二月十八日為「移民節」,並舉辦各項慶祝活動,以表達對新住民的重視。
2.許多新住民帶來家鄉傳統料理,使臺灣的飲食文化更加豐富多元。(新竹縣 竹北市)
3.政府辦理新住民生活輔導課程,讓新住民能早日適應臺灣的生活。(臺北市 萬華區)
臺灣人口面臨少子化和高齡化現象,除了對社會和國家發展造成影響外,說說看,對我們的生活,也會有哪些影響?
由於現代家庭人口數較少,如果家中的祖父母生病時,就容易產生照顧人手不足的問題。(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1.早期,臺灣每個家庭中有六、七個孩子,是常見的事情。
2.政府為了避免人口成長過快,開始推行「家庭計畫」。民國五十六年提出「最多不超過3個小孩」口號。
3.家庭計畫(1).婚後3年才生育(2).間隔3年再生育(3).最多不超過3個小孩(4).33歲前全部生完
4.接著在民國六十年又提出「兩個孩子恰恰好,男孩女孩一樣好」口號。
6.到了民國七十九年,因為出生率下降,開始提倡「適齡結婚,適量生育」口號。
7.隨著社會性別平等觀念改變後,民國九十年宣導口號改為「兩個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一樣好」。
8.近年來,在鼓勵生育措施下,宣導「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口號。
9.從人口政策口號的轉變,可以看出臺灣的人口政策,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調整。
民國四十年到五十年間,臺灣家庭人口數多,所以政府推動節育的政策。現在出生率下降,為避免年輕人扶養老人的負擔過重,所以推動鼓勵生育的政策。
是非第一關測驗 (25題)
是非第二關測驗 (22題)
選擇第一關測驗(25題)
選擇第二關測驗(35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