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4家鄉的多元文化

01家鄉的飲食文化

 

多樣的飲食文化

  不同地區或族群有不同的飲食文化。有些地區的人們喜歡用味道強烈的辛香料來做料理;有些地區的人們則偏愛醃漬食品。

1.客家族群會使用桔醬來當沾醬。

2.皮蛋有特殊的味道,有的人很喜歡吃。

3.東南亞國家常使用辛香料植物做料理,圖為泰國的打拋豬肉。

4.泡菜是醃漬食品,口味獨特。

 

  同一種食材在不同族群常有不同的料理方式,例如:客家族群的炒粄條、原住民族的竹筒飯、閩南族群的碗粿、越南新住民的河粉等,雖然都是米製品,卻有著不同的風味。

 無論喜歡或不喜歡,我們都應該學習尊重不同地區的飲食文化。

5.客家族群的炒粄條。

6.原住民族的竹筒飯。

7.閩南族群的碗粿。

8.在臺灣也能吃到的越南河粉。

 

討論活動

1.課本第 56 頁中呈現的料理,分別是哪些族群的飲食習慣?

客家人將酸溜溜的金桔熬煮成金桔醬,並用來作為各種肉類的沾醬

臺灣人製作特殊口味的皮蛋並涼拌食用

泰國人用在地辛香料加入豬肉做出打拋豬肉

韓國人以在地生產的大白菜醃漬成泡菜,作為過冬時重要的食物

2.你曾吃過這些食物嗎?分享你的心得?

3.想一想不同族群的飲食特色,可能與什麼有關聯?

當地的氣候、生產的作物、生活習慣等。

4.各族群以米作為食材,分別發展出哪些食物或料理?

4-1臺灣人用米,做出哪些食物或料理?

碗粿、粄條、米粉、米苔目等。

4-2原住民族用米,做出哪些食物或料理?

竹筒飯。

4-3越南人用米,做出哪些食物或料理?

河粉。

5.各族群用米做出不同的料理,你曾經吃過哪些?分享有什麼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原住民族的竹筒飯有特殊的香味

臺灣人的米食料理許多已成為夜市特色美食小吃

從越南傳入臺灣的河粉,Q 彈好吃

6.如果發現有些料理的味道或外觀,可能不是你平時習慣的口味,你會怎麼辦呢?

可以學習不要直接拒絕或批評,嘗試吃一點,或許接觸後就會發現其實還不錯。

但如果真的不喜歡,可以委婉表示這道料理不適合自己的口味。

 

飲食文化的融合與創新

  不同文化接觸時,會互相影響,創造出新的文化,例如:西方的漢堡傳到以米食為主的東方社會後,演變成具有漢堡外型,但是以米飯取代麵包的「米漢堡」。

  近年來,臺灣的新住民愈來愈多,不僅帶來家鄉的傳統美食,還融入臺灣人的飲食習慣,例如:東南亞常見的糕點,改以臺灣的紅豆、芋頭作為餡料;泰式料理的香料,改用臺菜常用的九層塔。透過交流與融合,改良成適合臺灣人的好滋味。

 

討論活動

1.想一想異國料理引進臺灣後,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

民眾可能不了解料理內容或口味,不願意嘗試。

2.有些餐廳為了適應臺灣人的口味,會做出什麼改變?

在原本的食物裡,加入臺灣的食材

例如:義大利披薩上的餡料,出現鳳梨、豬血糕、花生湯圓、黑糖珍奶

泰式料理的香料,改用臺菜常用的九層塔

3.有些來自國外的美食,如何經過改良,成為適合臺灣人口味的美食?

西方的漢堡傳到以米食為主的東方社會後,演變成以米飯取代麵包的米漢堡。

4.新住民到臺灣後,帶來哪些家鄉的美食或飲食習慣?

越南河粉,並將許多香料帶到臺灣融入飲食。

5.課本第 59 頁呈現的娘惹糕,是哪一國的特色小吃?

主要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製作原料是糯米,以各種植物的汁液為糕點染色,鮮豔色彩並混合香料,是娘惹糕的最大特色。

6.娘惹糕傳到臺灣後,做了什麼改變?

改用臺灣生產的紅豆、芋頭作為餡料,並以臺灣的 食材來製作各種顏色 。

 

0240103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02傳統的節慶是非第一關 (10題)

0240103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02傳統的節慶是非第二關 (10題)

0240103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02傳統的節慶是非第三關 ( 8題)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選擇第一關 (10題)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選擇第二關 (10題)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選擇第三關 (10題)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選擇第四關 ( 8題)

 

0240103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02傳統的節慶查成績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回四上翰林社會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回社會目錄

0140101家鄉地圖小世界01生活中的地圖回四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