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家鄉的作息、節慶與節日
02傳統的節慶
原住民族舉行祭典的目的有哪些?
配合環境與季節變化舉行,有的是為了祈求農事或漁獵順利,有的是慶祝作物豐收,還有的是為了傳承狩獵技巧。
原住民族的祭典
原住民族各有不同的文化和傳統信仰,配合生活環境與季節變化,產生許多不同的祭典。
1. 邵族在春季時舉行播種祭,祈求作物豐收和族人平安。
播種祭有讓小朋友第一個播種的習俗,以小朋友象徵作物成長豐收。
2.阿美族透過祭典禮俗與傳統歌舞,感謝上天的恩賜。
歌舞是族人感謝上天,感恩作物豐收的表現,外人沒有受到邀請,不可以隨意參與。
為了祈求農事或漁獵的順利,有些會舉辦播種祭或招魚祭等;為了慶祝作物豐收,有些會舉辦豐年祭或感恩祭等;為了傳承狩獵技巧有些則會舉行大獵祭或其他捕獵相關的祭典。
3. 太魯閣族感謝祖先的庇佑,讓五穀豐收,並祈求明年作物豐收。
我們用豬肉,還有小米、玉米、地瓜等作物來祭拜祖靈。
4. 卑南族長老帶領男子進行狩獵考驗,結束後婦女、小孩會迎接他們回來,並為他們戴上花環。
花環有表達尊敬、情誼的意義,而且愈多層代表地位愈崇高。
漢人的節慶各有什麼意義與習俗?
春節是農曆新年開始,人們會互相拜年或到寺廟祈福;清明節掃墓祭祖追思親人;端午插艾草戴香包,祈求健康平安;中秋節則是家人團圓,一起賞月吃月餅。
漢人的節慶
漢人傳統生活配合季節變化而進行各種農事,並利用農閒時間舉辦節慶活動。
農閒時間
指農民完成每一階段農事後的閒暇時間。
除夕是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大家多會在除夕夜與家人圍爐團圓,也有發壓歲錢的習俗。春節則是農曆新年的開始,人們會到親友家拜年,或到寺廟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
除夕夜吃完團圓飯後,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會給我壓歲錢,祝福我平安、健康長大。
元宵節是春節慶祝活動的尾聲,各地通常會舉辦燈會,有猜燈謎、吃元宵等習俗活動。
元宵節時會舉辦燈會,各地主題不同,家人有時會帶我去觀賞。
清明節則是祭祀祖先與追思親人的日子,人們會到先人墓地掃墓祭祖。
到了端午節時,由於天氣炎熱易生蚊蟲與疾病,人們多會配戴香包或在門口插艾草,祈求健康平安。吃粽子和划龍舟,也是常見的習俗。
清明節家人會去掃墓,懷念與感恩祖先。
端午節時,家鄉會舉辦龍舟比賽,爺爺、奶奶總是忙著準備各種材料來包粽子。
為什麼傳統祭典或節慶對原住民族和漢人很重要?
傳統節慶是由先人所流傳下來的民俗活動,大多有感謝天地、敬神祭祖、家人團聚等含義。透過節慶活動的舉辦,能將族群的文化傳承下去。
中元節有祭拜孤魂、放水燈等普渡亡靈的習俗,傳達人們博愛的精神。
中秋節是與家人團圓的日子,大家會一起賞月、吃月餅與柚子。
中元節時,家人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普渡孤魂野鬼,各地也會舉辦不同活動,例如:基隆放水燈等。
媽媽說中秋節吃月餅有團圓的意義,吃柚子含有保佑的意思。
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傳統祭典或節慶,多含有感謝天地、敬神祭祖、家人團圓等意義。參與這些活動可以讓我們從中體會先民的智慧,凝聚家族的向心力,豐富我們的生活,同時也促進族群間的互動與理解。
他們都在祭拜祖先,只是不同族群有不同的祭拜方式、場所、供品等。
雖然儀式不同,但敬畏祖先、感恩與祈福的心意是一樣的,都值得我們了解與尊重!
現今有哪些傳統祭典和節慶的活動,因時代改變而與過去不同?
應該傳承下去,例如部落的祭典是原住民族文化的重要活動之一,透過祭典的舉行,能將祖先的文化教導給下一代。如果沒有延續下去,族群的特色文化就會逐漸消失。
是非第一關 (10題)
是非第二關 (10題)
是非第三關 (10題)
是非第四關 (10題)
是非第五關 ( 9題)
選擇第一關 (10題)
選擇第二關 (10題)
選擇第三關 (10題)
選擇第四關 (10題)
選擇第五關 (10題)
勾選第一關( 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