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鬧元宵

 

篇章導讀

  本文選自《記憶如此奇妙:朱天衣散文集》。「元宵」指「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農曆正月十五日晚上)舉行慶祝活動,又稱為「上元節」。作者回想過元宵節的感受,雖有年節結束的失落,但熱鬧的景象令人難忘。文中生動描述提燈籠、吃元宵、看舞龍的慶祝場景,穿插相關趣事,歡樂的節慶氣氛躍然紙上。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文中生動摹寫場景,呼應題目的「鬧」字。二、文中提到的客家莊元宵節習俗。三、作者靈活運用動詞的寫作技巧。

 

作者介紹

  朱天衣,臺北市人,民國四十九年生。臺北工專(今臺北科技大學)肄(ㄧˋ)業,現為作家、作文教師。

  朱天衣生長在知名的文學家庭,父親朱西甯(ㄋㄧㄥˊ)、母親劉慕沙,姐姐朱天文、朱天心皆為作家。她曾與兩位姐姐一起創辦三三書坊(ㄈㄤ),也多次參與京劇及民謠演出。長年投身於兒童寫作教學,近年也致力於動物保育及生態環境保護,數次為臺灣原住民保留地發聲。著有小說集《甜蜜夢幻》、散文集《記憶如此奇妙:朱天衣散文集》、教學著作《朱天衣的作文課》等。

 

P144~148

課文.注釋

  小時候,我對元宵節有著莫名的抗拒,因為它代表著年節真的結束了,就算再熱鬧,也有種曲終人散的悲涼,但提燈籠、吃元宵還是不可免的。小時物資缺乏,燈籠都得自己做,把奶粉罐打橫了點根蠟燭,罐底用榔頭釘子敲出一個個小孔透光,上頭繫上鐵絲,撿根小竹子拎著,便是人手一個的克難燈籠。大些的男孩嫌拎這奶粉罐太憋氣,便會上山砍竹子,截成一段一段當火把,裡頭填塞浸過廚房剩油的碎布頭,一點起火來菜香四溢,倒也有趣。雖則也買得到那圓筒狀像手風琴般可伸縮的紙燈籠,但卻不太有人會做這傻事,因為一陣風過吹歪了,這燈籠便會自燃,浪費錢事小,被大夥訕笑才叫活該。

  長大不提燈籠了,便在元宵上打轉,有人愛吃用大竹篾(ㄇㄧㄝˋ)子滾出來的元宵,我卻覺得口感不夠滑潤,有時煮到破口了,都還沒熟透,真真是傷腦筋。所以我還是堅持吃那揉搓出來的湯圓要順口得多,唯一講究的便一定得是芝麻餡料,起鍋前放些自製的桂花釀即噴(ㄆㄣˋ)香撲鼻。但一次攜了幾盒芝麻湯圓至友人家共度元宵,不料卻是以盤子端出來,當場令我驚駭莫名。原來他們把湯圓當餃子吃,還好沒添麻油、醋當佐料

  還住在苗栗客家莊時,每年元宵前大街小巷不時會遇著舞龍隊伍,有時連坐在家裡都有龍來拜年。一開始挺興奮的,只要包個百元紅包就有龍為你獨舞,但後來數量實在太多,且還有小孩龍頭龍尾加打鼓,三個人就組成一個隊伍來討紅包,伸頭一看,這是龍嗎?毛毛蟲差不多吧!後來是只要聽到遠遠的鑼鼓聲,索性先關燈閃人。

  不過大陣仗的舞龍畫面,還是能看得人熱血沸騰。幾次在人潮聚集的街頭,看著那五彩金龍向商家拜年,當那龍頭頷首時,可別傻傻的杵在那兒,要稍稍避一避,人可是擔不起這麼重的禮。若逢著兩條龍遭遇,那就精采了,遠遠的鼓聲鈸(ㄅㄚˊ)響就熱鬧了起來,隨著兩組人馬接近,那較勁的意味就愈來愈濃,這時所有車輛行人都閃到一邊,偌大的馬路就看著這兩尾活龍奔騰、盤旋,像似在較量,又像在共舞,在鞭炮的煙硝裡,那龍活脫脫的就要騰雲駕霧沖天而去了。

  元宵是夜,這些曾穿梭在街頭巷尾的活龍,全要集合在廟前火化了,因為龍不能留在人間,怕會添亂。但我以小人之心揣度,那是造龍師傅放的話,若一條龍舞個十年二十年的,人家要靠什麼吃飯?不過那毛毛蟲小龍,應該可以躲過這場火劫,就算真會作亂,以它那規模約莫也成不了什麼氣候吧!

 

注釋

① 曲終人散 比喻場面熱鬧後趨於冷清。

 

▲ 榔頭 錘子。

 

② 拎 音ㄌㄧㄥ,提。

③ 憋氣 壓抑著呼吸。此指不夠帥氣。憋,音ㄅㄧㄝ

④ 截 割斷。

 

▲ 手風琴 樂器名。演奏時用左手拉動風箱,右手按鍵盤,即可發出樂音。

 

⑤ 訕笑 譏笑。訕,音ㄕㄢˋ

 

▲ 桂花釀 以桂花和糖製成的調味品。可加入湯圓、甜湯食用。

 

⑥ 驚駭莫名 驚嚇害怕到沒有辦法形容。駭,音ㄏㄞˋ

⑦ 佐料 調味用的配料。

 

▲ 竹篾子 原為薄而狹長的細竹片,可用以編製竹簍、竹籃等。此指用來製作元宵的竹篩。

 

⑧ 索性 乾脆、直截了當。

⑨ 頷首 點頭。頷,音ㄏㄢˋ

⑩ 杵 音ㄔㄨˇ,呆立不動。

 

▲ 鈸 一種銅製的打擊樂器。

 

較勁 比較能力的高下。

偌大 如此大、那麼大。偌,音ㄖㄨㄛˋ

煙硝 此指鞭炮燃燒所產生的煙。硝,音ㄒㄧㄠ,一種礦石,可供製造火藥。

活脫脫 形容非常相似、逼真。

是夜 這夜。

揣度 音ㄔㄨㄞˇ ㄉㄨㄛˋ,猜測、料想。

約莫 大約、大概。

氣候 比喻能力達到某種水準。

 

▲ 火旁(ㄅㄤˋ)龍 苗栗客家人發展出來的傳統元宵節慶活動,用大量鞭炮炸舞龍,有去邪、納福的意涵,之後將舞龍火化。

 

P149

鑑賞分析

  作者從小時候莫名抗拒元宵節的感受起筆,從而開展對往日過節的回憶。首段敘述小時候自製奶粉罐燈籠的過程,第二段描寫長大後對湯圓的喜好,三、四段描繪看舞龍拜年的熱鬧場面,末段再以元宵夜火化舞龍的習俗收束前文的慶祝活動,結構井然。

  全文以「鬧」字為文眼,寫出人們慶祝元宵節的各種活動,包括製作燈籠、品嘗元宵、看舞龍拜年等,動詞的運用巧妙靈活。另外,文中生動摹寫熱鬧的場景,尤其是舞龍的畫面,從金龍頷首、雙龍較勁至騰雲駕霧般共舞,鏡頭從特寫至全景,視覺空間不斷的延伸,讓人有如身歷其境,鼓聲、鈸響彷彿就在耳邊。作者以輕鬆幽默的筆調敘述各種趣事,彷彿重現過節的歡樂時光,使題目的「鬧」字兼有戲耍、喧鬧,以及玩鬧事件等多重意義。

  末段以火化舞龍的習俗作結,「這些曾穿梭在街頭巷尾的活龍,全要集合在廟前火化了」呼應首段的「曲終人散」。而文末造龍師傅放話和毛毛蟲似的小龍躲過火劫,都出於作者的想像,看似結束得輕巧,卻俏皮而有餘韻,題目的「鬧」字更呼之欲出了。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慶,在臺灣發展出許多在地的文化特色,從北到南,各有不同的慶祝活動。作者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生動描寫了苗栗客家莊的元宵習俗,熱鬧的節慶氣氛令人感同身受,也引領我們去探索臺灣這塊土地的文化,增進對鄉土的了解與關懷。

 

P150~151

問題思考

一、「不過大陣仗的舞龍畫面,還是能看得人熱血沸騰。」請問作者如何描述這些讓人熱血沸騰的舞龍畫面?

 

二、請找出課文第三段與第五段中的問句,並說明作者所想要表達的看法。

 

三、現在的元宵節習俗和過去有什麼不同?請思考後和同學們分享。

 

應用練習

一、文意理解:讀過課文之後,請回答下列問題,將正確答案填入( )中。

(   )1. 本文第一段描述了提燈籠的趣事,作者認為購買「那圓筒狀像手風琴般可伸縮的紙燈籠」是件傻事,其理由為何? (A)紙燈籠外觀樸素,無法引人注意 (B)紙燈籠可自行製作,不需花錢購買 (C)紙燈籠受風容易自燃,會招致嘲笑 (D)紙燈籠做工粗糙,把玩過程中容易損壞。

(   )2. 根據本文,作者對吃元宵與湯圓這件事有何喜好或要求? (A)為了應景,喜愛吃用大竹篾子滾出來的元宵 (B)感覺元宵口感不夠滑潤,所以愛吃手搓湯圓 (C)湯圓必須是桂花餡料,起鍋前放些自製芝麻釀 (D)把湯圓當餃子吃,既方便又不需要添加其他佐料。

(   )3. 「後來是只要聽到遠遠的鑼鼓聲,索性先關燈閃人。」根據本文,令作者關燈閃人的原因為何? (A)大街小巷不時出現舞龍隊伍,為躲避混亂的交通才閃人 (B)不喜歡鑼鼓喧鬧的舞龍場景,所以關燈打算提早就寢 (C)舞龍隊伍遊街是為了驅走邪魔,一般民眾必須在家中關燈躲避 (D)打著拜年的旗幟,有太多人組成舞龍隊伍來討賞。

(   )4. 「元宵是夜,這些曾穿梭在街頭巷尾的活龍,全要集合在廟前火化了。」根據民俗說法,這些龍為何要被火化? (A)增添元宵夜的光彩 (B)廟前火化可吞噬邪魔 (C)龍留在人間就會添亂 (D)表示對造龍師傅的尊敬。

(   )5. 關於本文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靈活運用動詞描寫提燈籠、看舞龍的趣事,生動呈現節慶氣氛 (B)採倒敘手法,先寫現在對元宵節的感受,再回想童年過節趣事 (C)極力描寫昔日元宵節的熱鬧情景,對比現在過節氣息的淡薄 (D)文末引述造龍師傅的話,以火化舞龍的習俗收束全文。

 

P152~153

二、 閱讀測驗:元宵節是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臺灣各地發展出各式慶祝活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北天燈、南蜂炮」。請先閱讀文章,再回答下列問題。

平溪天燈

  天燈,又稱「孔明燈」,相傳是孔明傳遞軍情所用,其造型如孔明的帽子而得名。據說平溪地區早期有盜匪作亂,多數村民去山中避難,待盜匪離去,留守村中的村民便施放天燈,通報山上的村民返家,也藉此報平安。後來放天燈的儀式保留下來,在春耕季節之始的元宵節,人民藉由施放寫著「五穀豐收」這類祈福字語的天燈,向上天祈求一年的希望。久而久之,放天燈便成為平溪地區元宵節的特殊民俗。

  傳統的天燈是以竹枝為骨架,外敷貼宣紙,施放時同熱氣球原理,點燃下方已浸泡過油的金箔紙,待天燈受熱膨脹就會冉冉升空。

  施放天燈如今已成為祈福納喜的活動。每到元宵期間,平溪總是湧入大量人潮,「平溪天燈節」更被國外媒體票選為「世界第二大節慶嘉年華」,由此可見其盛況。

 

鹽水蜂炮

  相傳清代時臺南 鹽水曾瘟疫肆虐,居民祈求關聖帝君解災救難。關聖帝君乃於元宵夜命周倉將軍為前導,其神轎殿後,繞境大街小巷,眾信徒便隨著神轎一路燃放鞭炮,希望能嚇走瘟神。天亮後,瘟疫竟然就此消失。

  於是,後代子孫每年沿襲往例,舉行這種大放鞭炮的繞境祭祀活動。元宵夜,全副武裝的轎夫推著神轎在小鎮街道上繞巡穿梭,商家或住戶便在神轎即將經過門口時,紛紛推出炮城,點燃引信。頃刻間萬炮齊發,炮火四處流竄。

  透過蜂炮的洗禮,人們相信能消災解難,掃除穢氣,讓來年的運勢愈來愈旺。近年來透過國際媒體報導後,鹽水蜂炮更有了「世界三大民俗慶典之一」的頭銜,為全臺最具代表性的宗教活動之一。

 

【注釋】

① 炮城:主要是用木條及鐵做成支架,再插上許多沖天炮組成的發炮臺。

② 引信:爆炸物上的引爆裝置。

 

(   )1. 根據本文,關於平溪天燈與鹽水蜂炮,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在農業社會,人民施放天燈有向天祈求豐收之意 (B)天燈除了用來祈福許願,現在仍是傳遞軍情的重要工具 (C)鹽水蜂炮一開始是為了酬謝神明而舉辦的迎神祭典 (D)鹽水當地的居民為請關聖帝君掃除瘟疫,以其神轎作為前導,讓周倉將軍殿後。

(   )2. 關於平溪天燈與鹽水蜂炮的比較,下列何者可以從本文中明確得知? (A)兩者在活動中都要大量燃放鞭炮 (B)兩者都是與特定神明有關的祭祀活動 (C)前者的參與者需要全副武裝,後者則不需要 (D)前者是臺灣北部的重要民俗活動,後者是臺灣南部的著名宗教活動。

 

P154~155

延伸探索

    湯圓與元宵,有什麼差別?

  農曆新年過後的第一個月圓日,就是元宵節。在傳統習俗中,每逢元宵節,大家都會來一碗熱騰騰的元宵。那麼,所謂的「元宵」與冬至吃的「湯圓」,究竟有什麼差別呢?

 

*原料類似,做法不同

  無論湯圓或元宵,都是糯米做的,但兩者的做法卻大有不同。

  冬至所吃的湯圓,是將糯米粉與水混合,揉成糯米粉糰,有些染上紅色,搓製成紅白二色的湯圓。至於包餡湯圓,是把備好的餡料包入糯米粉糰中,用手揉搓成圓球狀。由於糯米粉糰的含水量多,所以湯圓的表面會比元宵平整。

  元宵的製作方式,是將切成骰子般大小的餡料,放在有糯米粉的竹篩中不斷搖晃,讓滾動的餡料沾附乾糯米粉以成形,過程中須反覆灑水,直到滾成大小適中的圓球。為了讓餡料便於沾粉且不易散開,元宵的餡料通常比較黏硬,而且因為必須靠滾動成形,所以元宵的表皮較為粗糙,形狀較不規則,煮元宵的水也較煮湯圓的水更混濁。

  湯圓是由溼糯米粉製成,所以最好的烹調方式是用水煮滾。元宵的烹調方式則非常多元,水煮、油炸、清蒸、烘烤、拔絲①等方式皆可。元宵是以甜餡為主,通常用芝麻、花生、豆沙、棗泥為內餡,而湯圓的餡料則可甜可鹹,像是鮮肉湯圓就很受歡迎。

 

*口感有別,熱量相當

  湯圓和元宵因製法不同,所以口感有別,湯圓比較細膩黏口,元宵則是鬆爽有咬勁。但兩者皆為糯米製品,故熱量都不低。四顆包餡湯圓或元宵,熱量相當於一碗白飯,因此食用時,主食宜跟著減量,以免攝取過多熱量。

  另外,糯米的升糖指數高,食用後容易讓血糖快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建議避免食用。糯米不易消化,為了延長消化時間,最好是白天食用完畢。消化功能較弱或腸胃不佳的人,食用時也必須酌量,且要記得細嚼慢嚥。在吃湯圓或元宵慶祝佳節的同時,把握以上這些小訣竅,就能吃得更健康喔!

 

【注釋】

① 拔絲:一種把糖加熱而製成食品的方法。糖液濃稠,拉而見絲,故稱為「拔絲」。

 

想一想

1. 根據本文,湯圓和元宵有何不同之處?

2. 為了顧及健康,吃元宵或湯圓時應該注意什麼事?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看看其他課文

 

回七年級資料列表

 

查成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旭子 的頭像
    旭子

    數位閱讀與測驗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