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
篇章導讀
本詩選自《楊喚全集》,是一首童詩。童詩是兒童文學的一環,有出自兒童手筆的,也有成人為兒童寫的,通常以兒童口吻寫作,內容都在展現兒童的生活情境與心靈世界。〈夏夜〉一詩以兒童的語言及觀察角度,由夏天的黃昏、入夜,寫到夜深時刻,細緻的選材與布局,充分呈現夏夜的溫馨寧靜,又不失其活躍的生命力。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本詩如何營造節奏感。二、作者抒寫了哪些夏夜景致。三、作者如何透過擬人手法,描寫夏夜的溫馨、寧靜與生命力。
作者介紹
楊喚,本名楊森,遼寧省 興城縣(今興城市)人,生於民國十九年,卒於民國四十三年,年二十五。曾擔任報社副刊編輯,後投身軍旅,民國三十八年隨部隊來臺灣,開始以金馬、楊喚為筆名創作新詩。
楊喚的童年生活悲苦,但他卻能跳脫悲情,懷抱對文學的熱忱(ㄔㄣˊ),寫出一首首純真可愛的童詩。楊喚的詩溫暖、清新,充滿童趣和豐富的想像力,是臺灣寫作童詩的先驅。民國七十四年,友人將他的詩、散文、童話、日記、書簡,輯為《楊喚全集》出版。
課文.注釋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
羊隊和牛群告別了田野回家了,
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
當街燈亮起來向村莊道過晚安,
夏天的夜就輕輕地來了。
來了!來了!
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來了!來了!
從椰子樹梢①上輕輕地爬下來了。
撒②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
美麗的夏夜呀!
涼爽的夏夜呀!
小雞和小鴨們關在欄裡睡了。
聽完了老祖母的故事,
小弟弟和小妹妹也闔③上眼睛走向夢鄉了。
(小妹妹夢見她變做蝴蝶在大花園裡忽東忽西地飛,
小弟弟夢見他變做一條魚在藍色的大海裡游水。)
睡了,都睡了!
朦朧④地,山巒⑤靜靜地睡了!
朦朧地,田野靜靜地睡了!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
伸長了藤(ㄊㄥˊ)蔓(ㄇㄢˋ)輕輕地往屋頂上爬。
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
低聲地歌唱著溜⑥過彎彎的小橋。
只有夜風還醒著,
從竹林裡跑出來,
跟著提燈的螢火蟲,
在美麗的夏夜裡愉快地旅行。
注 釋
① 梢 音ㄕㄠ,樹枝的末端。
② 撒 音ㄙㄚˇ,散布。
▲銀幣
③ 闔 音ㄏㄜˊ,閉合。
④ 朦朧 音ㄇㄥˊ ㄌㄨㄥˊ,模糊不清的樣子。
⑤ 山巒 連綿的山峰。巒,音ㄌㄨㄢˊ。
⑥ 溜 音ㄌㄧㄡ,流動。
▲藤蔓 植物細長而捲曲的莖。
▲螢火蟲
鑑賞分析
本詩作者透過兒童的眼睛、耳朵,去觀察、感受夏夜的美好,並以豐富的想像力,加上擬人手法的靈活運用,賦予萬物鮮活的生命力,使全篇洋溢著活潑生動的氣息。
全詩共分兩節,第一節由黃昏寫起,到街燈亮起,揭開夜晚的序幕,並巧用珍珠、銀幣來比喻星星、月亮,呈現夏夜富麗之美。第二節寫萬物一一沉睡的深夜,與其中仍然活動著的美好事物。詩中的時間順序慢慢推移發展,帶領我們一步步走進夏夜的世界,例如:以蝴蝶、蜜蜂、羊隊、牛群、太陽紛紛回家,營造黃昏時溫馨熱鬧的畫面;以小雞、小鴨、小弟弟、小妹妹、山巒、田野的沉睡,描繪夏夜沉靜之美。而在一片靜謐(ㄇㄧˋ)的天地中,南瓜、小河、夜風、螢火蟲卻還醒著,為安詳的夏夜增添了蓬勃的生命力。
朗誦本詩時可以發現,「回家了」、「來了」、「睡了」、「還醒著」等詞語一再出現,作者運用許多結構相近的句式,因而創造出輕快且富韻律感的流暢節奏,使本詩具有既整齊又富變化的錯綜之美。
問題思考
一、請試著朗誦〈夏夜〉這首詩,並說一說這首詩讀起來感覺如何?
二、作者在詩裡說:「睡了,都睡了」,為什麼卻又說「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只有綠色的小河還醒著」、「只有夜風還醒著」?
三、楊喚的〈夏夜〉描寫的是田野、村莊的景色,如果由你來描寫夏夜,你會以哪些景物作為題材?
應用練習
一、文意理解:讀過課文之後,請回答下列問題,將正確答案填入( )中。
( )1. 「撒了滿天的珍珠和一枚又大又亮的銀幣。」關於這句詩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具體呈現夏夜的安詳與舒適 (B)為夏夜增添蓬勃的生命力 (C)月明星燦之景,給人夏夜華麗的感受 (D)珍珠與銀幣點綴夜空,凸顯夏夜的清涼。
( )2. 「蝴蝶和蜜蜂們帶著花朵的蜜糖回來了,/羊隊和牛群告別了田野回家了,/火紅的太陽也滾著火輪子回家了。」關於這段詩句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藉由動物紛紛回家,凸顯萬物面對黑夜時的不安 (B)呈現溫馨的畫面,預告夏夜的來臨 (C)以活潑的動態景觀,襯托夏夜來臨前的靜謐 (D)透過萬物的日落而息,對比出人類早出晚歸的辛勞。
( )3. 「來了!來了!/從山坡上輕輕地爬下來了。/來了!來了!/從椰子樹梢上輕輕地爬下來了。」關於這段詩句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連用多次「來了」,塑造黑夜迅速包覆大地的恐怖氛圍 (B)藉由「山坡」與「椰子樹」,凸顯夏夜有別於其他季節的獨特景觀 (C)運用兩次「輕輕地」,表示夏夜是在不知不覺中悄悄降臨的 (D)以「爬下來」的動作,生動描寫夜色是由近而遠緩慢擴散的。
( )4. 「只有窗外瓜架上的南瓜還醒著,/伸長了藤蔓輕輕地往屋頂上爬。」這句詩主要在說明下列何者? (A)寧靜的夏夜仍充滿生機 (B)藤蔓的滋長干擾深夜的靜謐 (C)夜晚的來去總是悄無聲息 (D)自然萬物歡迎夏夜的到來。
( )5. 關於本詩的寫作手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擬人化的名詞,呈現活潑熱鬧的夏夜氛圍 (B)從科學角度,分析夏夜裡萬物活動的現象 (C)在豐富的夏夜景物中,寄託深刻的人生道理 (D)透過兒童口吻並發揮想像力,描繪夏夜景象。
二、閱讀測驗:請先閱讀文章,再回答下列問題
〈星夜〉是荷蘭畫家梵谷的名作。在這幅畫中,右上方的弦月和四散分布的十一顆星星,在墨藍色的夜空煥發著燦爛的光芒。天上的雲如漩(ㄒㄩㄢˊ)渦(ㄨㄛ)般的捲曲著,就好像要颳(ㄍㄨㄚ)起大風似的,自左而右盤據了大半個夜空。而那棵高大的絲柏樹如同黑色的火焰,熊熊的火舌貪婪的往上竄(ㄘㄨㄢˋ)燒,盡情的擺動。
整個夜空,似乎因為那些螺旋形的排列,以及藍色和橘黃色這兩個對比色,不停的擾動著。而星空下的村落則以平直線條來構圖,流露出安靜有序的氛圍。用以連接兩者的則是火焰形狀的絲柏樹,映襯著流動的天空和靜謐的村落。
梵谷的〈星夜〉,不只是自然現象的直接擷(ㄐㄧㄝˊ)取,更多的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展現。梵谷雖然才華洋溢,但他的畫作在當時卻得不到別人的肯定,除了偶爾賣出幾張素描,生前僅售出一幅油畫,所以他的經濟來源全部仰賴他的弟弟西奧。生活上窮困潦倒,精神與身體的疾病又困擾著他,所以他的煩悶不安,以及不被賞識的孤寂與焦慮,很明顯的流露在畫面上。
〈星夜〉這幅和諧又矛盾的畫,正是梵谷內心世界混亂狀態的投影。這幅畫作與楊喚充滿童趣的〈夏夜〉,分別展現了畫家跟詩人心中的夜晚景象,而屬於你心中的夜,又是什麼樣子呢?
▲梵谷一八八九年作品〈星夜〉,現藏於紐約 現代藝術博物館。
( )1. 關於〈星夜〉這幅畫作的構圖設計,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星斗在夜空密集且整齊的排列著,呈現熱鬧的景象 (B)白雲如同一朵朵蓬鬆的棉花,在空中自在飄移 (C)高大的絲柏樹被火燒得焦黑,火舌持續往上竄升 (D)畫面下方的寧靜村落,與流動的天空形成對比。
( )2. 根據本文,令梵谷感到煩悶不安的原因,不包括下列何者? (A)經濟拮据 (B)懷才不遇 (C)才思枯竭 (D)精神疾病。
( )3. 關於本文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透過對〈星夜〉這幅畫作的介紹,探討梵谷在畫中所投射的精神狀態 (B)以〈星夜〉這幅畫作為例,說明梵谷的藝術成就來自對畫風的堅持 (C)由〈星夜〉畫中流露的精神狀況,分析梵谷生前畫作不暢銷的原因 (D)藉由對〈星夜〉和〈夏夜〉的詳細比較,論述畫家與詩人完全相異的創作理念。
延伸探索
春天在哪兒呀? 楊 喚
——春天來了!
——春天在哪兒呀?
小弟弟想了半天也搞不清,
頂著南風放長了線,
就請風箏去打聽。
海鷗說:春天坐著船在海上旅行,
難道你還沒有聽見水手們迎接春天的歌聲?
燕子說:春天在天空裡休息,
難道你還沒有看見忙來忙去的雲彩,
仔細地把天空擦得那麼藍又那麼亮?
麻雀說:春天在田野裡沿著小河散步,
難道你還沒有看見大地從冬眠裡醒來,
梳過了森林的頭髮,又給原野換上新裳?
太陽說:
春天在我的心裡燃燒,
春天在花朵的臉上微笑,
春天在學校裡跟著孩子們一道遊戲一道上課,
春天在工廠裡伴著工人們一面工作又一面唱歌,
春天穿過了每一條熱鬧的大街,
春天也走進了每一條骯髒的小巷,
輕輕地爬過了你鄰家的牆,
也輕輕地走進了你的家。
——節選自《楊喚全集》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