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傳

 

篇章導讀

  本文選自《胡適選集》,是一篇以傳(ㄓㄨㄢˋ)記手法寫成的寓言。傳,記載(ㄗㄞˋ)人物生平事蹟的文字。本文透過虛構人物「差不多先生」的生活態度,用誇張反諷的方式,嘲諷那些處事不認真的人,一方面反映了國人敷衍苟且、得過且過的通病,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作者弘揚科學、求真求實的苦心。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差不多先生的身分、形貌和語言特徵。二、課文中的事件反映了差不多先生是怎樣的處事態度。三、文章諷諭的對象是誰。

 

作者介紹

  胡適,字適之,安徽省 績溪縣人。生於清德宗 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卒於民國五十一年,年七十二。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北京大學校長、駐美大使,來臺後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胡適畢生提倡民主與自由,主張「科學的人生觀」,在學術思想方面極具開創性,貢獻甚大。又領導文學革命,鼓吹白話文,強調「我手寫我口」,開拓了白話文學的新時代。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嘗試集》、《胡適文存》、《白話文學史》等。


 

P58~61

課文.注釋

  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陝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陝西。」他說:「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鋪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裡總不很明白為什麼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過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不多…………好了,……………………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他的名譽越傳越遠,越久越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於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注 釋

① 直隸省 清代的一個省分,今河北省大部分。

 

▲今山西省、陝西省地理位置圖

 

② 錢鋪 舊式的銀行,也稱「錢莊」。鋪,音ㄆㄨˋ

③ 夥計 商店中雇用的人。

④ 掌櫃的 總管店務的人。

⑤ 賠小心 低聲下氣的道歉。

⑥ 不上 不到。

⑦ 一命嗚呼 意指死亡。嗚呼,表示悲哀的感嘆詞,借指「人死」。

⑧ 法號 佛教徒受戒時取的名字,或是死後所加的名號。

⑨ 圓通大師 指智慧圓融,通達事理的高僧,此暗寓諷刺的意味。

 

P62

鑑賞分析

  本文是一篇應用人物傳記手法寄託作者情志的「寓言」。所謂「寓言」,通常含有諷諭或教育意義,是一種古老的文學體裁,例如中國的「愚公移山」、古希臘的「伊索寓言」,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文學著作,更是世界知名的寓言。

  作者在文章中舉了五件事,其中有幾個重要問題值得思索:第一,是哪五件事?這五件事和一般百姓有什麼關係?第二,為什麼最後一件事是跟「病、死」有關?第三,最後兩段真正的深層含義是什麼?

  首先,「五件事」和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買糖、辨位、寫字、搭車、看病,都具有普遍性。其次,每一個人終究免不了與世界道別,第五件事與「病、死」有關,正好意味著差不多先生告別了人生舞臺。最後,文末兩段正是本文的寓意所在,表面上說差不多先生受到人人稱賞,是有德行的人,是「圓通大師」,深層的含義卻是:當大家都學差不多先生的做法時,中國就成了「懶人國」——懶得動腦筋,懶得動手做,懶得求進步,如此一來,國家就不可能進步。

  本文以具有普遍性的事例,點出處處存在的問題,並運用「明褒(ㄅㄠ)暗貶(ㄅㄧㄢˇ)」的「倒反」技巧,表達了作者深切的憂慮與嚴正的批判,這樣的寫法,比直接講道理更能引動閱讀興趣,發揮警醒世人的力量。

 

P63~64

問題思考

一、作者說差不多先生是「有德行的人」,稱他的遺言為「格言」,又稱他為「圓通大師」,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二、本文是一篇應用傳記手法寫作的寓言。為什麼說本文是一篇「寓言」?本文跟一般傳記有什麼不同?

 

三、我們常常聽見他人說「大概、或許、可能……」,你認為這樣會產生什麼問題?請說一說你的想法。

 

應用練習

一、文意理解:讀過課文之後,請回答下列問題,將正確答案填入( )中。

(   )1. 差不多先生「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這種處事態度所造成的結果,最適合用下列何者來形容? (A)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B)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C)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D)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   )2. 「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過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裡焦急,等不得了,心裡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於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床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關於這段文字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差不多先生的家人能在危急時隨機應變 (B)王大夫醫術精湛,能起死回生 (C)差不多先生病急亂投醫 (D)差不多先生將王大夫誤認為汪大夫。

(   )3.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帳,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關於這段文字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塑造差不多先生的正面形象 (B)彰顯差不多先生的幽默性格 (C)慨嘆差不多先生生命短暫 (D)諷刺差不多先生處事敷衍。

(   )4. 本文以許多事例點出差不多先生的問題,下列關於事例的說明,何者錯誤? (A)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色彩不分 (B)陝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筆畫不分 (C)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日期不分 (D)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生死不分。

 

P65

(   )5. 關於本文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寫出差不多先生的籍貫、姓名,表示真有其人 (B)先說明差不多先生的思想特質,再介紹其外表 (C)藉由各個生活事例,稱許差不多先生的不拘小節 (D)旨在藉差不多先生,針砭國人做事馬虎、不認真的態度。

 

二、閱讀測驗:請先閱讀文章,再回答下列問題。

    (一)

  一頭牛拉著車子辛勤的工作,車軸卻不斷的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牛回過頭來對車軸說:「喂,所有的重量都是由我來負擔,你有什麼好唉唉叫的呢?」

    (二)

  一隻麻雀被網子網住了,牠悲傷的說:「唉,我真是不幸。我從來就沒有偷過貴重的東西,現在卻因為一粒小米而失去生命。」

——《伊索寓言》

(   )1. 第一則故事主要在說明下列何種道理? (A)懶惰的人所受的苦自然最多 (B)真正做事的人往往不喊苦 (C)吃過苦的人最喜歡打抱不平 (D)任何人都沒有悲觀的權利。

(   )2. 第二則故事主要在說明下列何種道理? (A)因小失大,得不償失 (B)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C)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D)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P66~67

延伸探索

    母親的教誨        胡 適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從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什麼事,說錯了什麼話,要我認錯,要我用功讀書。有時候,她對我說父親的種種好處。她說:「你總要踏上你老子的腳步,我一生只曉得這一個完全的人,你要學他,不要跌他的股①。」她說到傷心處,往往掉下淚來。到天大明時,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學堂門上的鎖匙放在先生家裡,我先到學堂門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裡去敲門。先生家裡有人把鎖匙從門縫裡遞出來,我拿了跑回去,開了門,坐下念生書②。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的。等到先生來了,我背了生書,才回家吃早飯。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③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有一個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飯,在門口玩,身上只穿著一件單背心。這時候,我母親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來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說:「穿上吧!涼了。」我隨口回答:「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④!」我剛說了這句話,一抬頭,看見母親從家裡走出,我趕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聽見這句輕薄的話了。晚上人靜後,她罰我跪下,重重地責罰了一頓。她說:「你沒有老子,是多麼得意的事!好用來說嘴!」她氣得坐著發抖,也不許我上床去睡。我跪著哭,用手擦眼淚,不知擦進了什麼黴菌,後來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⑤病,醫來醫去,總醫不好。我母親心裡又悔又急,聽說眼翳可以用舌頭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真用舌頭舔我的病眼。這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住了九年,受了極大極深的影響。我十四歲(其實只有十二歲零兩三個月)便離開她了。在這廣漠的人海裡,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節選自《四十自述》

 

【注釋】

①跌他的股:方言,指讓父親丟臉、出醜。股,大腿。

②生書:尚未讀過的書。

③擰:音ㄋㄧㄥˇ,用手指夾住用力扭轉。

④娘(涼)什麼老子都不老子呀:這是一句不莊重的話,意指:提娘做什麼?父親都管不到我了呀!

⑤翳:音ㄧˋ,瞳孔為白膜所蒙蔽,以致無法看清東西的眼疾。

 

想一想

1. 胡適的母親為什麼每天都要管教他,指出他做錯了哪些事?

2. 胡適說母親是「慈母兼任嚴父」,又說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這兩者有沒有衝突?為什麼?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看看其他課文

 

回七年級資料列表

 

查成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