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記趣
篇章導讀
本文節選自《浮生六記》。記敘作者在童年時,以敏銳的觀察力及豐富的想像力,把日常生活所見的尋常事物幻想成新奇的景象,因而獲得許多樂趣。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作者獲得物外之趣的原因。二、作者將觀察到的實際景象想像成的畫面。三、作者如何發揮想像力,透過誇飾與譬喻的寫作技巧,描寫物外之趣。
作者介紹
沈復,字三白,號梅逸,清 蘇州(今江蘇省 蘇州市)人。生於高宗 乾隆二十八年(西元一七六三),卒年不詳。
沈復性格直爽,喜歡遊覽各地園林,擅長繪畫,又喜好創作詩文。他從二十多歲開始,就在各地方政府擔任幕僚工作,並曾以經商、賣畫為生,與妻子陳芸過著恬淡而自得其樂的生活。四十六歲時,隨使節團出使琉球,公餘之暇,撰寫自傳體散文《浮生六記》,文字樸實而情感真摯。
P132~134
課文.注釋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①。見藐小微物②,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③。
夏蚊成雷④,私擬⑤作群鶴舞空,心之所向⑥,則或千或百⑦,果然鶴也。昂首⑧觀之,項為之強⑨。又留蚊於素帳⑩中,徐噴以煙⑪,使之沖煙飛鳴,作青雲白鶴觀⑫,果如鶴唳⑬雲端,為之怡然稱快⑭。
又常於土牆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臺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以土礫⑮凸者為丘,凹者為壑⑯,神遊⑰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⑱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⑲一癩(ㄌㄞˋ)蝦(ㄏㄚˊ)蟆(˙ㄇㄚ)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⑳。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㉑驚恐。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注 釋
P135
鑑賞分析
本文記敘作者童年時所發生的事情,以「物外之趣」貫串其中。
全文寫作運用了「先總說、後分述」的總分結構。第一部分是「總說」全文的綱領,敘述作者小時候有很好的眼力,喜歡細心觀察事物,時常體會到「物外之趣」。第二部分則是「分述」三件物外之趣:把成群飛舞的蚊子想像成鶴唳雲端,而怡然稱快;把叢草、蟲蟻、土礫想像成樹林、野獸、丘壑,而能怡然自得;以及觀看二蟲相鬥,卻因來勢洶洶的癩蝦蟆吞食二蟲,破壞了興致,而將癩蝦蟆怒趕到別院。
在寫作技巧上,作者善用譬喻與誇飾修辭來描摹所見景象,例如:以「群鶴舞空」譬喻蚊子成群飛舞,使嗡嗡作響的蚊子變成翩翩飛舞的白鶴;以「拔山倒樹而來」的誇飾句,凸顯癩蝦蟆出場的氣勢。作者又使用虛實相映的寫作手法,將「眼見」與「心想」的畫面緊密連結,用「神」字巧妙的串聯觀察與想像的歷程,由「定神細視」的觀察實景,到「神遊」其中的幻境;再由「方出神」的異想世界,到「神定」的現實情境,呈現出在實景與虛景中的心情變化。
本文以趣味的角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啟示我們:透過敏銳的觀察和豐富的想像,可以讓我們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儘管日漸成長,但純摯的童心永遠可以為我們帶來源源不絕的「物外之趣」。
P136~137
問題思考
一、在本文中,作者觀察了哪些事物?並將它們想像成什麼?進而體會出什麼「物外之趣」?
二、根據本文第四段,作者的情緒因什麼樣的事情而有所變化?
三、「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飛鳴」,除了可以想像成「鶴唳雲端」以外,還可以想像成什麼景象?請發揮你的想像力,並與同學分享。
應用練習
一、文意理解:讀過課文之後,請回答下列問題,將正確答案填入( )中。
( )1.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關於這段文字,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作者認為藐小微物能帶給生活許多樂趣,期許大家養成留心觀察周遭事物的習慣 (B)為全文綱領,敘述作者能夠時常體會到「物外之趣」,是因為喜歡細心觀察事物 (C)以驚喜的語氣表達對藐小微物的崇敬,也鼓勵大家多探索自然 (D)將生活瑣事比喻為有情趣的事物,進而勉人多享受生活。
( )2. 「昂首觀之,項為之強。」根據本文,關於這句話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作者對蚊子曼妙的舞姿發出讚嘆 (B)作者想以科學的角度研究蚊子 (C)作者沉浸在對蚊子的想像中 (D)作者藉由想像力滿足強烈的好奇心。
( )3. 「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根據這段文字,下列何者最不可能出現在作者的「想像世界」中? (A)雲遊的仙人 (B)起伏的山谷 (C)凶猛的獅虎 (D)茂密的森林。
( )4.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二蟲的爭鬥因作者突然出現而中止 (B)作者將自己比作拔山倒樹而來的龐然大物 (C)作者誇張描寫癩蝦蟆,使其出場的氣勢驚人 (D)作者想阻止二蟲相鬥,於是找來癩蝦蟆,卻釀成悲劇。
( )5. 本文第二段的物外之趣,是建立在平凡的蚊子上。關於其寫作手法的分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運用各種不同的視角來描寫蚊子變為鶴的過程,使人耳目一新 (B)發揮豐富的想像力,將蚊子巧妙的比擬為鶴,令人感到新奇 (C)使用對比技巧,以蚊子的渺小對比鶴的巨大,凸顯出對動物的敏銳觀察力 (D)以誇張的手法描寫蚊子與鶴飛舞在空中的奇景,相當震撼人心。
P138
二、閱讀測驗:請先閱讀文章,再回答下列問題。
【注釋】
① 亡佚:散失。佚,音ㄧˋ。
② 伉儷情深:夫妻之間的感情深厚。伉儷,音ㄎㄤˋ ㄌㄧˋ。
③ 布衣蔬食:粗布衣、簡陋的食物。形容生活清淡簡樸。
④ 蒔:音ㄕˊ,種植。
( )1. 根據本文,下列談論的作品,何者最不可能是《浮生六記》? (A)這是一部具有文化底蘊的自傳體文學作品 (B)大篇幅描寫夫妻相處的日常生活,是中國古典文學中少見之作 (C)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因此獨具風格 (D)內容多為人物語錄,文句看似簡明淺顯,實則蘊含深刻的哲理。
( )2. 「余之小帽領襪,皆芸自做。衣之破者移東補西,必整必潔,色取闇淡,以免垢跡,既可出客,又可家常。此又服飾省儉之一端也。」關於這段出自〈閒情記趣〉的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衣服若破了就用其他部分來縫補,不會直接丟棄 (B)衣襪是選擇最便宜的購買,帽子則是陳芸親手製作 (C)陳芸將作者的家居服與外出服分類擺置,便於拿取 (D)作者雖不富裕,外出時仍穿著顏色鮮明的淺色衣服。
( )3. 「平山堂離城約三、四里,行其途有八、九里。雖全是人功,而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①、瓊樓玉宇②,諒③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這段文字最可能出自《浮生六記》的哪一卷? (A)〈閨房記樂〉 (B)〈坎坷記愁〉 (C)〈浪遊記快〉 (D)〈養生記道〉。
【注釋】
① 閬苑瑤池:指神仙居住的林園。閬,音ㄌㄤˇ。
② 瓊樓玉宇:形容精美華麗的樓閣。此指神仙住的地方。
③ 諒:推想、料想。
P139~140
延伸探索
奇妙的飛行 鄭宗弦
你坐過飛機嗎?你曾經在雲霧裡飄過來、蕩過去嗎?
我坐過一次飛機,那是有一回阿公參加「糕餅工會」辦的泰國旅遊,讓我跟著去的。雖然泰國的大象和猴子會表演特技,很有趣,可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飛行在空中時,那種浮浮沉沉的刺激,好像閉著眼睛盪秋千,隨時有要摔下來的驚險。只可惜窗外的雲朵美得像是雪堆,輕得像是棉絮,卻因為隔著一道玻璃,只能看,不能摸,不曉得如果整個人鑽進去,在裡面飄過來、蕩過去,會是什麼樣的滋味?
我好羨慕那些跳傘和乘坐滑翔翼的人,可以在空中飛翔,把風當作汽車,把雲當成玩伴,好舒服,好暢快。不過,雖然我年紀小,不能學他們在空中飛行,可是我有阿公的紅龜①店,我一樣可以享受在雲霧裡飄蕩的快樂。
每一次阿公拉開那個又高又重的大鍋蓋,大灶(ㄗㄠˋ)裡面就會噴出好多好多的水蒸氣,像是一朵一朵的白雲,充滿整個屋子,白茫茫一片,叫人看不清眼前的東西。這時,我會偷偷鑽進水氣裡轉圈圈,想像自己是一隻小鳥,跌進一堆雲朵,在裡頭穿過來鑽過去,自由自在地飛翔。
我們家的雲可不是普通的雲,我們家的雲是香的。如果那一灶蒸的是紅龜粿,那麼雲裡面會飄散出菜脯(ㄈㄨˇ)料鹹鹹的、古早味的香氣;如果那一灶炊的是紅麵龜,那麼水氣裡就會瀰漫紅豆餡(ㄒㄧㄢˋ)甜甜的、新鮮的美味。水氣噴出來的顏色都是一樣雪白,不過,我只要深深吸一口氣,就知道等一會兒有什麼口味的點心可吃了,不論是鹹的還是甜的,阿公做的紅龜都是那麼好吃。
通常阿公會發現我,然後說:「靠邊一點,小心燙!」
他戴上厚厚的布手套,彎身往灶裡一兜,一籠熱騰騰的龜就冒著白煙上了鐵架了。
隨著蒸籠一籠一籠上了鐵架,灶上的大鐵鍋完成了任務,高興地發出「咕嚕—咕嚕—」的歡呼聲,探頭過去看,會發現它不只滿頭熱汗,還因為太過激動,變成一頭狂牛似的,吐出滿嘴的泡泡。
接著,阿公打開大電扇,把紅龜吹涼。
一陣風吹起,我趕緊趁這空檔,竄到風扇前張開雙臂,體驗駕著狂風飛行的快感。身旁的水氣還很飽滿,雲尾一絲一絲掃過我的臉頰,瞇起眼睛,那種清涼的感覺,像在浪濤裡衝,像在冰山上滑,我覺得我不只是坐在飛機裡,而是我自己已經變成那一架飛機,一飛千里。
一陣陣狂風吹過,雲朵和煙霧很快就不見蹤影,眼前恢復了清楚明亮,彷彿什麼事都不曾發生過,然而空氣中還留著濃濃的香氣,叫人怎麼也忘不了剛剛那一場短暫的奇妙經驗。
—節選自《阿公的紅龜店》
【注釋】
① 紅龜:為節慶祭祀或做壽用的食品,紅色象徵吉祥,龜的外形象徵長壽。糯米製的紅龜粿、麵粉製的紅麵龜,皆可簡稱為「紅龜」。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