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夜遊
篇章導讀
本文選自《東坡志林》。承天,寺名,位於黃州(今湖北省 黃岡市)。蘇軾於宋神宗 元豐三年(西元一○八○)被貶官到黃州,後張懷民也謫居於此,兩人原是舊識,經常往來。就在元豐六年十月的這天,蘇軾一時興起,到承天寺找張懷民同賞月色,度過一個幽靜清閒的夜晚。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文中兩人夜遊的時空背景。二、作者因「閑」而發掘的生活之美。三、因事起興、藉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作者介紹
蘇軾,字子瞻(ㄓㄢ),自號東坡居士,北宋 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 眉山市)人。生於仁宗 景祐三年(西元一○三六),卒於徽宗 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一○一),年六十六。
蘇軾自幼聰慧,二十二歲中進士,但因正直敢言,以致仕途坎坷,曾被貶官至黃州、惠州(今廣東省 惠州市)、儋(ㄉㄢ)州(今海南省 儋州市)等地。他的文學藝術成就非凡,古文自然流暢,詩、詞、書、畫精善絕倫,與父洵、弟轍,合稱「三蘇」,同列唐 宋古文八大家。後人編有《蘇軾文集》、《蘇軾詩集》、《東坡樂府》、《東坡志林》等。
P124
課文.注釋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①。念無與②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③。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④,水中藻荇交橫⑤,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⑥人如吾兩人耳!
注 釋
① 起行 起床散步。 ② 與 共同、一起。 ③ 張懷民 蘇軾的朋友。名夢得,字懷民,又字偓(ㄨㄛˋ)佺(ㄑㄩㄢˊ)。清河(今河北省 邢臺市 清河縣)人。元豐六年被貶到黃州,寄居承天寺。 ④ 如積水空明 指月光照在地上,有如積水一般的清澈透明。 ⑤ 藻荇交橫 指竹、柏樹影好像藻、荇等水草縱橫交錯。藻、荇,都是水草名。荇,音ㄒㄧㄥˋ。 ⑥ 閑 通「閒」,清閒,在此也有心情閒適自在的意思。 |
P125
鑑賞分析
本文是蘇軾貶謫黃州,在困苦的境遇中所寫的一篇小品,全篇僅有八十三字。
起筆以短短數句交代了夜遊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其中「夜」、「睡」、「月」等字的連用,「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的「頂真」寫法,使文章讀來如行雲流水。接著用「積水空明」來形容澄澈的月色,以「藻荇交橫」來比喻月光下搖曳的竹柏影,光影的處理,十分傳神。最後以「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連續兩個問句引發讀者思考:不論月色、竹柏,都是尋常可見的美景,只是一般人常忙於世俗雜務而無心欣賞。末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蘊含著言外之意,蘇軾與張懷民皆被貶黃州,仕途不順,卻能忘懷得失,保持心境的閒適,才能在平常的景致中見到不平凡的美。
全文融合了敘事、寫景、抒情,用字精簡,寫景優美,更刻畫出作者在貶謫生活中隨遇而安的豁達襟懷,意韻雋(ㄐㄩㄢˋ)永。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