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康軒社會
02從臺灣走向世界
03為什麼我們要關心環境議題?
人們面臨全球暖化的危機
隨著產業發展、人口增長,全球的碳排放量快速增加,造成平均氣溫上升,與二十世紀初相比,已上升約1℃以上,這是「全球暖化」的現象。
全球暖化的結果已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例如:冰雪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沒低窪地區。此外,全球暖化也使氣候產生異常變化,各地出現暴雨、熱浪、乾旱等現象,人們面臨生命財產損失、糧食收成不佳等問題。
全球暖化也會影響臺灣嗎?全球生態環境緊密相依,當某一地區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時,不只影響當地,也會使另一個地區產生變化,甚至波及全球。對身在臺灣的我們而言,也必須承受全球暖化的後果,例如:因暴雨而提高淹水災害的風險。
1.南極、北極和高山地區的冰雪大量融化,流入海中,導致海平面上升。圖為南極冰山的融化、崩塌。
2.位於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國土僅比海平面高約兩公尺,由於海平面上升,國土已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3.由於全球暖化造成暴雨的現象,使得臺灣島排水不良、地勢低窪的地方,可能遭受淹水災害的風險提高。(資料來源: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氣候異常影響糧食生產
只要有土地就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嗎?有些地區因土地貧瘠、生產技術不佳而無法生產糧食;有些地區則因乾旱、水災等氣候異常的影響使得糧食產量下降。為了解決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有些國際組織和公益團體除了提供糧食,也給予資金和生產技術等援助,使其收入增加,能買得起糧食並改善生活。
臺灣也會受到氣候異常的影響而有缺糧危機嗎?如果在地糧食生產不足,又無法從國外進口糧食,就會有缺糧的問題。因此,在氣候異常的影響下,更需要提高在地的糧食生產與儲備,並改進生產技術,才能穩定的提供糧食給國人食用。
生態環境保護成為國際的共識
國際間是如何關心環境議題並付諸行動呢?全球暖化與氣候異常的現象正在全球各地發生,促使生態環境保護從少數人的呼籲演變成國際間的共識,也是人與自然如何永續發展的重要議題。例如:許多國家遵守國際制定的碳排放量標準,減少人為造成的排放,並設定在西元2050年時,人為的碳排放量能夠利用科技及自然等方式,來加以抵銷、達成平衡,這個目標也稱為「淨零排放」。
全球思考與在地行動
面對全球共同的問題,身為世界公民的我們,除了主動關心問題外,每次行動前,我們都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對全球造成影響。例如:日常生活中購買的產品,其原料可能是跨國企業以不合理的低價向農園收購,或剝削當地勞工、童工製造而來;在生產或運輸產品時,也可能會影響環境。因此,我們在消費時,如果能選擇友善對待人群或環境的產品,就有可能改變世界其他地方居民的生活與環境。
1.巧克力是由可可樹所結的可可豆加工製成。部分可可園會僱用童工協助收成、搬運。
2.農民為了種植可可樹而砍伐或燒毀森林,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圖為非洲 迦納遭農民燒毀的森林。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1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