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康軒社會
02從臺灣走向世界
01為什麼臺灣要參與國際事務?
國際社會交流日益密切
現今國際社會交流頻繁,形成地球村,加上交通技術不斷革新,各國間的貿易往來、政府與民間交流日益密切,許多問題或衝突也可能迅速擴散,進而影響到其他國家。
透過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在遇到重大災難時可以互相幫助,有助於解決國際間的共同問題。例如:西元2023年土耳其大地震發生後,各國紛紛前往救援,並透過國際各種組織,協調救災工作、整合各方資源,發揮救災最大效益。這些交流與合作的具體成果,可以創造更開放、繁榮的國際社會,促進區域穩定與世界和平。
1.西元2022年,俄羅斯發動戰爭入侵烏克蘭,對全世界帶來許多不同層面的影響。
2.依據聯合國統計,在烏 俄戰爭前的西元2021年,烏、俄兩國的小麥出口量約占全球的30%。戰爭造成出口受阻,導致小麥價格上漲,讓仰賴小麥進口的臺灣,麵包、麵粉等小麥製品的售價都跟著上漲。
3.在烏 俄戰爭前,俄羅斯是全球石油出口大國。戰爭爆發後,西方各國為制裁俄羅斯的軍事行動,發起能源禁運,導致全球石油價格上漲,能源多靠進口的臺灣也深受影響。
希望積極協助國際社會
近年來,因為全球化與跨國旅遊日益頻繁,使得傳染病的傳播無遠弗屆。以促進全球公共衛生發展而成立的世界衛生組織(WHO),便顯得格外重要。
然而,臺灣長期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從西元2003年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到西元2020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爆發,我們無法即時了解疫情狀況及處理方式,對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也可能造成隱憂。
臺灣身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也應該是全球防疫體系不可或缺的一環。臺灣希望能加入世界衛生組織、參與防疫事務,不僅保障國人的健康權益,也能讓全球防疫體系更加健全。
聯合國與臺灣
國與國之間,因為各自的生存發展,有時會產生衝突與對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避免國際間再度發生大規模戰爭,於是世界各國共同成立了聯合國(UN)。
聯合國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國際組織,主要工作在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保障各國居民的基本人權。但臺灣由於國際地位特殊,無法和大多數國家建立邦交,也難以加入聯合國等各類型的國際組織。
為了突破外交困境,我們除了積極透過各種方式參與國際事務,爭取各國對臺灣參與國際社會的重視;同時,與臺灣有正式外交關係的邦交國也會在聯合國大會中為臺灣發聲,希望促使聯合國接納臺灣。
提高國際貿易競爭力
臺灣的地理位置優越,與鄰近國家貿易往來密切,如何減少貿易障礙,促進經濟交流,對臺灣的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世界貿易組織(WTO)為因應全球經濟貿易活動日益頻繁,使各國產品在國際間能進行公平自由的貿易而組成。經過多年努力,臺灣在西元2002年正式加入。
臺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由於進口商品關稅的調降,使得進口商品的價格較便宜,來源更加多元,消費者也有更多選擇。臺灣出口的商品,也因外國關稅的調降,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但是,臺灣部分產業也因競爭者增加而受到影響。
提升國際能見度
臺灣是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的社會,如果能有更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機會,就可以讓更多國家認識、了解臺灣,進而提升在國際的能見度。
例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綠色和平組織、世界展望會等,藉由這些國際組織,我們能與各國人民交流;共同參加國際間的各項活動,各國也能感受到臺灣人民的友善、熱情,以及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的意願。
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身為地球村的一員,我們不僅要關心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也要關注世界其他地方所發生的事情,例如:協助貧窮地區發展農業、醫療及教育等工作。
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
簡稱國合會,是臺灣援助外國的專責機構,主要在協助友好及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及社會發展,並增進彼此關係。
國合會派遣技術團教導當地農民種植技術,提高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圖為技術團技師向聖露西亞農民介紹胡瓜的新品種及其特性。
國合會結合臺灣醫療院所,為當地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同時,也與醫院進行技術交流,協助培育醫療人才。圖為醫療志工指導史瓦帝尼的護理人員進行超音波檢查。
針對合作國家提出的華語文教學需求,國合會會招募華語教師前往教授,並推廣文化活動。圖為華語教師帶領聖文森及格瑞那丁的學生寫春聯。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分子,除了國家之間互動往來,個人也可以從事國民外交工作,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與義務。
臺灣的外交空間雖然受限,但政府、民間與個人仍可以透過許多管道努力,積極走向世界,與各國交流、合作。藉由持續爭取國際參與及回饋的機會,努力讓世界看見臺灣。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19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