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康軒社會
01世界多元文化與科技發展對臺灣的影響
03生物、資訊科技的發展如何影響臺灣?
生物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
近代生物科技的應用廣泛,涵蓋農業、漁業、食品及醫療等方面。生物科技的進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
人類可以利用生物科技控制和改造動植物的特性,生產品質更好的蔬果、魚類與禽畜等,例如:進行品種改良,增加農作物甜度與風味;透過基因改造技術,培育出具觀賞價值的螢光魚。此外,生物科技還可以應用在醫療方面,製造各種預防疾病的藥品、疫苗。
1.「臺南15號」香瓜是研究人員多年來選拔優良植株,再經授粉組合後所育成的優良品種,果臍小,不易發生裂痕、果肉香甜,提供民眾多一種選擇。
2.透過基因改造技術,培育出能發出藍、綠、黃、紅等不同顏色的新種魚,提高觀賞魚的價值。
3.傳染病流行時,疫苗對於控制疫情擴散有幫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基因改造食品,就是利用基因改造的作物,直接作為食物,或以該作物為原料所做的加工品。這些基因改造作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增強,可以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也可以改良營養成分,增加人體所需的營養。
但是有些人認為,在基因改造作物適應環境的能力增強之後,也會威脅到其他作物的生存,影響生態環境。有些人則是擔心長期食用基因改造食品,是否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
透過生物科技的管理守護人們健康
生物科技的研發與進步,雖然有許多好處,但也可能產生一些疑慮或影響,要如何透過有效的管理,才能保障民眾知道及選擇的權利?
例如:政府制定食品安全相關法律,要求業者標示食品是否使用基因改造原料,若標示不實,將受到處罰;疫苗的研發與製作,需要受到政府的管理與規範,才能為民眾的健康把關。
人們對於生物科技的發展與運用,也要主動關心及了解,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
資訊科技與生活息息相關
資訊科技的發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日趨擴大。早期進行商業活動、工作、學習等,都是以實體方式進行。現在人們運用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透過網路就可以在線上進行活動或學習,打破空間限制。
近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愈來愈成熟,應用的範圍相當廣泛,包括自動駕駛車、掃地機器人、聊天機器人等,人工智慧和我們的生活有愈來愈多的關聯。
資訊科技的隱憂
人工智慧的興起,為我們帶來便利的生活,但也存在一些隱憂。例如:企業使用人工智慧,可以快速處理大量資料,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否會造成部分人們的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另外,如果學生使用人工智慧來寫文章、繪圖,是否會產生學習公平性及誠信的問題?這些都值得我們共同關注。
此外,由於社群軟體、影音平臺等新的傳播媒體愈來愈多,人人可以輕易的轉載、發布各種訊息。如果有人利用人工智慧將照片、影片、文章加工處理,製作不當內容,產生假新聞、假影片到處傳播,是否會造成社會混亂?如果我們沒有判斷訊息的真假,甚至幫忙轉傳,實在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這些科技的負面影響,更加凸顯人們學習判斷真假訊息的重要性。
1.有些人利用人工智慧對照片或影片進行「換臉」,這種行為會對他人造成傷害,是資訊科技的錯誤利用方式。圖為利用人工智慧將影片主角臉部換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有心人士會利用這種技術散布危害國家、社會的錯誤資訊。
透過資訊科技的管理推廣安全使用
面對這些問題,許多國家都陸續提出相關政策及法規。臺灣也在西元2024年提出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在重視隱私、個資保護及勞工權益等方面都有提及。希望發展人工智慧時,能降低各種可能的風險。
想想看,除了政府制定法律規範,我們還可以怎麼做,才能安全使用資訊科技,並具備基本的資訊素養?
2.歐洲聯盟的人工智慧法案已於西元2024年3月通過,包含各種人工智慧的技術和系統,會依據不同的風險等級進行規範,以保護使用者安全。圖為當時歐洲議會針對法案進行投票的情形。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17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