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喜

 

    魏其侯竇嬰是漢孝文帝皇后的侄兒,世居觀津,喜歡結交四方賓客,孝景帝時做了詹事的官。有一日,他陪著孝景帝和孝景帝的弟弟梁王喝酒,孝景帝酒喝多了,糊裡糊塗地笑著說:「假使我死後,我要把王位讓給我弟弟梁王繼承。」竇嬰認為漢朝的制度是以位傳子的,於是起來反對,因此,觸怒了太后,把他除了籍,不准他來朝見。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咄咄怪事

 

    晉朝時代有一個人姓殷,名浩。他不但有學問,而且又善於辭令。朝廷看見他有才能,便封他做建武將軍,統率揚、豫、徐、兗、清等五個州的軍隊。後來朝廷派他領兵跟敵人作戰,慘遭失敗,朝廷不但免了他的官職,而且把他流放到信安地方去。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災樂禍

 

    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公子夷吾逃奔秦國,秦穆公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又保送夷吾回國做君主,就是晉惠公。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汾門下

 

    隋末時候,有一位大儒叫王通,他學問淵博,本來想謀一官半職,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不過王通卻無意於仕途,他決心把自己的學問傳授給他人,負起教育人才的責任。於是便在河汾的地方,設帳授學。因為他不但學問淵博,而且教導有方,所以許多讀書人都不辭千里,老遠的跑到河汾,拜在王通門下求學。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剜肉醫瘡

 

    封建時代,苛捐雜稅特別多,所以農民們的生活非常痛苦,尤其是在青黃不接的時期更為困難。聶夷中很了解農民生活的困苦,曾經寫過一首描寫農民生活的五言詩。那首詩是:

二月賣新絲,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事半功倍

 

    孟子是戰國時的大思想家,承繼孔子的學說,他和孔子一樣很多學生。有一次和他的學生公孫丑談論統一天下的問題。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明目張膽

 

    宋朝時候有一個叫劉安世的人,考中進士後,因學問淵博,很得宋王寵信。他性情耿直,做人很講信義,對事物的見解又相當精闢,所以不久之後,便被宋王任命為諫議大夫。這是一個非常顯赫的官職,因為這官職乃是負有批評皇帝言行的重任。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母三遷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孟子小時候,住家靠近墓地,所以,和她鄰近的孩子們都學會了祭祀。大家聚在一起,常常便你跪我拜,你哭我哀,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母親看著孩子玩了幾次之後,便說:「這個地方不能讓孩子待下去。」於是就遷移到市集上去。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枕戈待旦

 

    劉琨,字越石,是西晉末年魏昌人。他具有豐富卓越的軍事才能,詩文也寫得很好。他曾經在愍帝時做過都督,統轄并、冀、幽三州的軍事。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庖丁解牛

 

    廚師給文惠君宰殺牛牲,分解牛體時手接觸的地方,肩靠著的地方,腳踩踏的地方,膝抵住的地方,都發出砉砉的聲響,快速進刀時刷刷的聲音,無不像美妙的音樂旋律,符合桑林舞曲的節奏,又合於經首樂曲的樂律。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