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
(一)
子曰:「學而時習○1之,不亦說○2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3,不亦君子乎?」 (學而○4篇)
(二)
子曰:「三人行○5,必有我師焉○6。擇其善者而從之○7,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8篇)
(三)
子曰:「譬如為山○9,未成一簣○10,止,吾止也;譬如平地○11,雖覆一簣,進,吾往○12也。」 (子罕○13篇)
(四)
子夏○14曰:「日知其所亡○15,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子張○16篇)
注釋
○1時習 時常練習、溫習。
○2說 音ㄩㄝˋ,通「悅」,喜悅。
○3人不知而不慍 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我卻不生氣。慍,音ㄩㄣˋ,生氣、怨恨。
○4學而 為論語的首篇。篇中闡述進德修業的基本道理,是君子成德的第一步,所以置於第一篇。
○5三人行 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相處在一起。
○6必有我師焉 指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戒的人。焉,句末助詞,無義。
○7從之 指學習他人的優點。
○8述而 為論語的第七篇。篇中記述孔子生平的志節、行事等。
○9為山 用土石堆一座山。
○10未成一簣 山沒有堆成,只差一筐土而已。簣,音ㄎㄨㄟˋ,用來盛土的竹筐、竹籠。
○11平地 填平窪地。
○12往 前往,指去填平窪地。
○13子罕 為論語的第九篇。篇中大多記述孔子的德行。
○14子夏 姓卜,名商,字子夏,衛國人,孔子弟子,小孔子四十四歲。
○15所亡 指尚未學得的道理與知識。亡,音無,通「無」。
○16子張 為論語的第十九篇。篇中所記都是孔子弟子的言論。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備課補充─寫作手法分析】(P72~75)
(一) 運用三個排比句子,並以連續設問(反詰)促使弟子深自省思。
第一則:孔子自述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
● 孔子講的「學」是泛指一切學習,包括德行、才識、技藝等。
提問 第1題至第5題
(二) 先提出結論,再分述理由,告訴我們「學無常師」,重要的是分辨、揀擇的工夫。
第二則:人皆可以為師,善者可以學習,不善者也可引以為戒。
● 本章「擇善而從、不善而改」與里仁篇所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意旨相同。
● 本章用「擇其善者而從之」說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學習方法。
● 本章表現出孔子虛心好學與自覺修養的精神。
按 孔子向郯子求教,向師襄學琴,向萇弘問樂等好學不倦的事例,參見P71-2~P71-3。
提問 第6、7題
(三)以譬喻加上映襯等修辭法,說明為學之道貴在持之以恆,不可半途而廢。
第三則:為學必須不斷努力,不可半途而廢。
● 本章與孟子所說:「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孟子盡心上)道理相近。
● 本章用「止,吾止也」、「進,吾往也」說明進德修業的成敗操之在己。
提問 第8題至第10題
(四)先分述,再結論,強調好學的方法重在溫故知新,日積月累的工夫。
第四則:唯有不斷溫故知新才是好學。
● 本章與「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篇)、「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篇),以及第一則「學而時習之」的意旨相近。
● 望文生義:有學生將「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翻譯成:太陽知道自己快要滅亡了,月亮不會忘記自己的才能。老師批曰:「世界末日」。(相關「論語妙解」參見P76)
提問 第11、12題
【備課補充─補充注釋、修辭、句義】(P72~75)
【修辭、詞性】
1. 排比兼設問(激問):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 代詞:學而時習「之」。
3. 映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 譬喻兼映襯: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5. 助詞:可謂好學「也」已矣。
6. 句末助詞:可謂好學也「已矣」。
【句旨】
1. 學而時習之:這是為學的方法,意近「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
2.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是為學的樂趣。子曰:「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和林良:「朋友像一本一本的好書。」皆可作為本句注腳。
3.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 這是為學的態度。憲問篇:「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故孔子有此言,說明學習不是為了給人知道,而是為了充實自己,使生命成長、人格成熟。。
2. 學而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與衛靈公篇:「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均可作為本句輔助說明。
4.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意同「聖人無常師」,表示任何人都可以是學習的對象。
5.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同里仁篇所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
1. 說明任何事情,愈接近終點愈是困難,所以更要集中精神全力以赴。
2. 此句意近「為山九仞,功虧一簣」、「鍥而舍之,朽木不折」、「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參見P81-10)。
7.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表現出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精神。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正印證了荀子在勸學篇中所言的「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8. 日知其所亡:知新。
9. 月無忘其所能:溫故。
【藍色詞語注釋補充】
1. 學「而」時習之:然後。
2. 學而時習「之」:指所學的內容。
3. 不亦說「乎」:疑問語氣,相當於白話的「嗎」。
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能相互切磋學問,砥礪德行的益友。
5. 人「不知」而不慍:指不知我的才學
6. 人不知「而」不慍:但是、卻。
7. 不亦「君子」乎:才德出眾的人。
8. 「擇」其善者而從之:挑選。
9. 擇其善者「而」從之:然後。
10. 擇其善者而從「之」:指他人的優點。
11. 其不善者而改「之」:缺點。
12. 譬如「為」山:堆。
13. 止:停止。
14. 雖「覆」一簣:倒、傾倒。
15. 進:繼續下去。
16. 日知「其」所亡:自己。
17. 可謂好學「也」已矣:無義。
18. 可謂好學也「已矣」:相當於「了啊」。
課本注釋補充資料
三人行
(另有一說,「三」為虛數,三人是指多人)
●行、走、跑:現代的「走」,古代稱「行」;現代的「跑」,古代稱「走」。「跑」是後起字,先用為「獸足刨地」之義,唐以後才用作「奔跑」義。
必有我師焉
(名詞,一說動詞。參見P81-1~P81-2「三、疑難辨析」)
未成一簣
●功虧一簣:比喻事情不能堅持到底,只差最後的步驟而未能完成。多含惋惜之意。
近義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子夏
(參見P81-1)
子張
(參見P81-1)
●本課收錄子張篇,加深學生對論語非孔子一人之作的印象。
【其他補充】
按 相關事例參見P81-5~P81-6。
●鬥牛:簡易的籃球比賽。每隊人數限三人,只打半場。
按 相關事例參見P81-6~P81-7。
按 相關事例參見P81-7。
按 漫畫可搭配P81-7~P81-8「(八)努力不懈的關穎珊」講授。
按 相關事例參見P81-8。
※可補充豪邁好勇的孔門弟子─子路(參見教學百寶箱中的「延伸閱讀二」)
語譯
孔子說:「學得的學問,時時加以溫習,不是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共學,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知道我的才學卻不生氣,不也是一位君子嗎?」
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戒的人。選擇他人的優點而學習,選擇缺點作為自我改正的借鏡。」
孔子說:「為學好比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而停下來,便前功盡棄,這是我自己停止的!為學又如同填平窪地,雖然只倒下一筐土,但繼續往下倒,終究可以把它填平,這是我自己努力不懈,才能完成的啊!」
子夏說:「每天學習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識道理,每月時時溫習,不要忘記原來所學會的,能這樣就可以算是好學了。」
【備課補充─形音義】(P72~75)
說
1. ㄩㄝˋ:通「悅」,喜悅。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2. ㄕㄨㄛ:(1)解釋、陳述。如:說明。
(2)言論、主張。如:學說。
3. ㄕㄨㄟˋ:用言語勸別人聽從或採納。如:說服。
習作P37
1. 慍ㄩㄣˋ:生氣、怨恨。如:面有慍色。
2. 醞ㄩㄣˋ:事情漸漸演變。如:醞釀過程。
3. 溫ㄨㄣ:(1)複習。如:溫故知新。
(2)柔和。如:溫馴乖巧。
4. 蘊ㄩㄣˋ:(1)包含。如:蘊含哲理。
(2)積聚。如:蘊藏煤礦。
樂
1. ㄌㄜˋ:(1)歡喜、愉悅。如:快樂。
(2)喜愛。如:樂善好施。
2. ㄩㄝˋ:有規律而和諧動人的聲音。如:音樂。
3. ㄧㄠˋ:喜好、欣賞。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習作P37
1. 擇ㄗㄜˊ:挑選。如:口不擇言(說話隨便,言詞未經考慮即脫口而出)、飢不擇食。
2. 澤ㄗㄜˊ:(1)水流匯聚的地方。如:沼澤。
(2)恩惠。如:恩澤。
3. 釋ㄕˋ:(1)解除。如:如釋重負。
(2)說明。如:解釋清楚。
4. 繹ㄧˋ:連續不斷。如:絡繹不絕。
5. 驛ㄧˋ:古代供人休息或換馬的地方。如:驛馬星動(即將有遠行)。
習作P37
1. 簣ㄎㄨㄟˋ:用來盛土的竹筐、竹籠。如:功虧一簣。
2. 潰ㄎㄨㄟˋ:(1)逃散。如:潰不成軍。
(2)沖破。如:潰堤。
3. 匱ㄎㄨㄟˋ:缺乏。如:不虞匱乏。
4. 饋ㄎㄨㄟˋ:贈送。如:饋贈禮物、回饋。
課文賞析(P76)
本課選錄的是論語中有關為學的篇章。孔子所謂的學,不僅限於文章書籍的閱讀而已,舉凡禮樂制度、言行舉止、應對進退、進德修業等都是學習的範圍。
第一則說明一個人可以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學而時習之」講的是為學的方法;「有朋自遠方來」強調的是為學的樂趣;「人不知而不慍」是說明君子為了己身進德修業,而不求人知的為學態度。孔子認為一個人能不斷地學習,與朋友時時切磋,並能自我肯定,增進德業,就可以成為君子。
第二則孔子提醒學生,人人都是學習的對象,好的可供效法,不好的可資借鏡。如果能夠「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在進德修業方面必能有所長進。
第三則孔子以「堆土成山,填平窪地」為喻,說明為學要努力不懈,並且要貫徹到底,才能學有所成。並特別指出持之以恆或半途而廢,其關鍵都操之在己。
第四則子夏強調不斷地「知新」與「溫故」,這兩句話讀起來似乎很淺近,卻是獲得學問的不二法門。「日知其所亡」是知新,「月無忘其所能」是溫故,一個人能同時在這兩方面下工夫,不僅可稱為「好學」,想必也能位居博學之列了。
問題討論(P77)
一、 當今社會注重自我推銷,這與孔子「人不知而不慍」的看法是否衝突?請說說你的看法。
答: 當今社會雖然注重自我推銷,但獲得別人認同之前,更應該先讓自己成為有內涵和實力的人。因此,這與孔子的觀點並無衝突。孔子認為修德進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別人知道,而是要充實自我,修身至善,成為才德兼備的君子。倘若只因為別人不知道自己,就感到生氣、怨恨,恐將流於憤世嫉俗、怨天尤人,被負面情緒阻礙進步的空間,局限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二、 與人交遊,善者固然可以效法學習,為什麼不善者也可以為師?
答: 孔子說:「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所以不善者,我們可以引以為戒。
三、 「譬如為山」一則,除了用來比喻為學之外,還可以用來比喻什麼事情?請舉實例說明。
答: 也可以用來比喻創業、實驗、研究等方面。例如:愛迪生經歷四萬多次的失敗,才發明了鎳鐵電池。
應用練習(P77~79)
一、論語譬喻判別:以下各項都出自論語,請依譬喻修辭的原則,判別何者屬於譬喻句,並在( )中打ˇ。
( ˇ )1.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
語譯: 不合道義而得到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天上的浮雲,稍縱即逝。
( ˇ )2.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顏淵)
語譯: 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風,百姓的言行好比草,風一吹來,草必定會順著風勢而倒。
( ˇ )3.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衛靈公)
語譯: 人如果不作長遠的打算,必定很快就會有令人憂慮的事情發生。
( ˇ )4.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北辰,北極星。共,通「拱」)
(為政)
語譯: 為政者用仁德來治理國政,就會像北極星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眾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 ˇ )5.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罕)
語譯: 有智慧的人不會疑惑,有仁德的人不會感到憂愁,有勇氣的人不會畏懼。
二、 名句引用:以下參考選項都是出自論語的名句,請根據上下文意,將最適當的句子填入( )內。
1. 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千萬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凡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正是孔子所說的:「(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2. ( 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跟你理想、志趣大不相同,無法共同做事,你還是找別人幫忙吧!
3. 弟弟個性非常急躁,我常勸說:「( 小不忍,則亂大謀 )。」提醒他不要衝動,以免鑄成大錯。
4. 小徒弟對阿基師說:「今天這場宴會只請兩桌客人,( 割雞焉用牛刀 ),交給我們負責就可以了。」
三、閱讀題組:閱讀下列文章後,請根據題意選出適當的答案。
( B )1. 由文中可以判斷季路是一個怎樣的人? (A)不慕榮利 (B)熱情豪爽 (C)膽大粗魯 (D)好出風頭。
( C )2. 根據文中孔子的言論,孔子最樂於見到的是什麼? (A)人人長壽健康 (B)朋友廣布天下 (C)社會安詳和樂 (D)小孩天真活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