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各方勢力競逐下的臺灣
01開港通商
從帆船到輪船
十九世紀蒸汽輪船逐漸取代帆船,成為海上 重要的運輸工具。臺灣除了西部潟系湖及河口外, 北部的岬假灣地形也適合船隻停泊。由於臺灣盛產茶葉、糖及樟腦等重要資源,又位於東亞航道 的樞紐,使得臺灣再度成為西方國家通商貿易的 目標。
西元 1860 年代,西方各國以武力迫使清帝 國開放臺灣港口,包括雞籠(基隆)、淡水、安 平、打狗(高雄)等地,讓外國商人可以在港口 設立洋行與領事館,除了進行國際貿易及處理 外交事務外,也讓臺灣人民接觸到西方文化。
淡水港與基隆(雞籠)港
淡水河是一條穿越臺北盆地的河流,受到地形和季風的影響,擁有充足 的水源,因此航運十分穩定。在十七世紀時,淡水和雞籠成為北臺灣的貿易 據點。當西班牙人來到臺灣時,他們觀察到當地原住民族會駕駛著小船進行 交易。隨著港口開放通商,淡水河流域成為運輸鄰近山區茶葉和樟腦的重要 通道,並與流域內的聚落緊密相連。特別是淡水河河口附近,許多郊商和洋 行林立,掌握著北臺灣的對外貿易,成為當時臺灣最大的港口。
而雞籠港最初以煤礦貿易為主,由於山脈的阻隔,北部大部分的物資都 是經由淡水港進出。由於輪船需要吃水更深的停泊港口,再加上淡水河流域 的陸運興起取代水路交通,因此當鐵路完成建設以及獅球嶺隧道的開通,貨 物得以透過火車運輸,基隆港就逐漸取代淡水港成為北部最重要的港口。
1.淡水河是臺灣少數四季水量穩定, 富有航運之利的河流,淡水港甚至 可見大型輪船出入。
2.清帝國後期興起的基隆港,可以停 泊早期航行在臺灣海峽兩岸貿易的 帆船以及輪船。(圖為日治時期的 圖像)
地方產業帶動經濟發展
隨著蔗糖、茶葉和樟腦透過洋行出口到世界各地,奠定臺灣在國際貿易市場的重要地位。由於茶葉及樟腦的產地大多位於北部與中部的丘陵地區,因此逐漸發展出許多新興市鎮,臺灣的經濟重心逐漸由南部轉移到北部。
其中茶葉的貿易幾乎占臺灣出口總值的一半,因此帶動臺灣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當時大稻埕是茶葉加工與集散中心,吸引各國商人及大量的商家前往發展相關產業。同時,大型輪船停靠在滬尾(淡水),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出入口,對於臺灣北部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外國人對臺灣的貢獻
除了外國商人以外,還有來自各地的外交官和傳教士來到臺灣,他們深入原住民族部落,探訪臺灣各個角落。雖然遭遇許多挫折,甚至生命受到威脅。然而,他們仍然堅持在各地參與醫療、教育、文化和生態調查等事業,對臺灣的現代化有重要的貢獻。
馬偕牧師在臺傳教期間,成立滬尾偕醫館,為民眾診療及拔牙。此外,他深感新式學校的重要,因此回到加拿大募款,在淡水設立牛津學堂與淡水女學堂。
1.馬偕提供醫療服務,讓民眾 逐漸接受基督教。
2.馬偕在淡水創立牛津學堂(理學堂大書院), 圖為馬偕為臺灣學生授課講學的情形。
英國 巴克禮牧師成立臺南神學院,還發行 臺灣府城教會報,教導當地人使用羅馬拼音書 寫自己的語言,增加民眾識字率,進而促進臺 灣的教育文化發展。
3.巴克 來臺傳教多年,創辦臺南神學院,培養傳教人才。
4 巴克 牧師在高雄應邀主持教會會堂定基儀式。
斯文豪為英國駐臺外交官,閒暇時喜歡研 究臺灣各地生物。經過他系統化的整理後,發 布臺灣最早的鳥類及植物名錄,是臺灣自然生 態研究的先驅者。
5.斯文豪在1863年發表朱鸝, 成為在臺第一筆鳥類紀錄。
6 以斯文豪姓氏命名的斯文豪氏赤蛙。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三關 ( 8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