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看見福爾摩沙
03大航海時期對臺的影響
邁向國際的經貿活動
在不同勢力的經營下,當時臺灣與周圍地區的貿易往來相當興盛。荷蘭人將臺灣作為貿易據點,對外輸出蔗糖與鹿皮,還轉賣中國的瓷器、絲綢、日本的銀,以及東南亞的香料等物品到其他地區。鄭氏政權統治臺灣後,仍持續在臺灣進行貿易,獲取了相當可觀的利潤。
大量開墾的農業活動
由於當時的國際市場對糖的需求大增,荷蘭人為了發展蔗糖貿易,因此招募漢人來臺,在氣候條件適宜的臺灣南部種植甘蔗。隨著招募的漢人逐漸增加,為了解決漢人的糧食問題,因此也開始種植稻米,並引進耕牛協助耕作。
鄭氏政權為了解決軍民糧食不足的問題,因此在軍隊駐紮的地方開墾。現今臺南的新營、左鎮,高雄的左營、前鎮等,都是當時軍隊駐守與農墾的地方。
族群間的互動
為了充分開發臺灣土地資源,荷蘭人透過武力、傳教與結盟等方法,發展和原住民族的關係。荷蘭人還規定原住民族各社需要推派長老參與定期集會,除了公告重要政策外,也要求他們宣示對荷蘭人的效忠。
西班牙人則透過與漢人及原住民族交易,獲取糧食及硫磺等物品,以維持經濟利益,並在北部傳播天主教。
而鄭氏政權為了取得更多的土地,派兵侵入原住民族的生活範圍,除了占領土地,還要求提供糧食,最後造成部分原住民族離開家園,重新建立部落。
漢人社會文化的建立
鄭經統治時期,制定了中央與地方官制,並在大臣陳永華的建議下,積極推展文化與教育事業,除了在臺南興建全臺第一座孔廟,設立學校,還制定考試制度,培育管理地方事務的人才。
經過二十多年的統治,鄭氏政權為漢人制度與文化建立基礎。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一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20題)
是非第二關 (20題)
 是非第三關 (20題)
是非第三關 (20題)
 是非第四關 (20題)
是非第四關 (20題)
 是非第五關 (17題)
是非第五關 (17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
 選擇第三關 (20題)
選擇第三關 (20題)
 選擇第四關 (20題)
選擇第四關 (20題)
 選擇第五關 (20題)
選擇第五關 (20題)
 選擇第六關 ( 5題)
選擇第六關 ( 5題)
一、邁向國際的經貿活動
1. 荷蘭的措施
(1)以臺灣為貿易根據點,對外輸出蔗糖與鹿皮。
(2)轉賣中國的瓷器、絲綢、日本的銀和東南亞的香料。
2. 鄭氏政權的措施
(1)進口民生用品與軍用品。
(2)持續出口蔗糖與鹿皮。
3. 透過貿易行為,獲取相當可觀的利潤。
二、大量開墾的農業活動
1. 荷蘭的措施
(1)發展蔗糖貿易,招募漢人來臺種植甘蔗。
(2)為解決糧食問題,開始種植稻米,並引進耕牛協助耕作。
(3)因為徵稅問題與漢人發生衝突,事後建普羅民遮城加強防備。
2. 鄭氏政權的措施
(1)在軍隊駐紮地方從事農業活動。
(2)現今臺南 新營、左鎮,高雄 左營、前鎮都是當時駐守的地方。
三、族群間的互動
1. 荷蘭人
(1)以武力、傳教、結盟等方法對待原住民族。
(2)要求原住民族長老定期集會,公告政策以及宣誓效忠。
(3)傳播基督教,使用羅馬字母拼寫原住民族語言。
2. 西班牙人
(1)透過與漢人及原住民族交易,獲取糧食及硫磺。
(2)傳播天主教。
3. 鄭氏政權
(1)派兵占領原住民族土地,要求提供糧食。
(2)造成部分原住民族離開家園,重新建立部落。
四、漢人社會文化的建立
1. 鄭氏政權,為方便管理漢人,制定中央與地方官制。
2. 鄭經統治時期,接受陳永華建議,積極推展文化與教育事業。在臺南興建全臺第一座孔廟,制定考試制度,培育人才。
3. 影響:為漢人制度與文化打下基礎。
五、穿越時空遇見你
1. 大航海時期,改變島上居民自給自足的生活型態。
2. 歐洲勢力的歷史足跡:呈現臺灣在大航海時期的樣貌
(1)地名:臺灣東北方的三貂角,名稱由西班牙語轉譯。
(2)建築物:今安平古堡園區仍留有熱蘭遮城一座外牆。
(3)水利設施:荷蘭人開鑿的紅毛井,改善飲水問題。
(4)文字資料: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記錄荷蘭海軍在亞洲的見聞。
社會放大鏡
一、認識孔廟大小事
1. 鄭氏政權在臺南興建全臺第一座孔廟。
2. 最初設計包含祭拜孔子的場所,以大成殿為中心;學生上課的地方,以明倫堂為主。
3. 臺南 孔廟被稱為「全臺首學」。
 查成績
查成績 回五上南一社會
回五上南一社會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 
             
 
 閱讀測驗 (13)
 閱讀測驗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