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成語故事 - 閱讀測驗 (96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樂而忘返

 

  造父是一位很會駕馭馬車的人,某一天,他得到了八匹好馬,等馬訓練好以後,便將馬獻給了周穆王。

  周穆王用這八匹馬來拉高級的馬車,並讓造父替他駕車。周穆王有了這八匹馬後,經常快樂的出去打獵、玩耍,甚至還忘了回家。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層出不窮

 

  葉適是一個喜歡思考也樂於分享想法的人。有一天,他和朋友喝茶聊天時,談到了用兵的方法。他說:「以前兵書裡的方法根本不實用,到了戰場上,戰況往往跟書本裡寫的不同。」朋友問:「那怎麼辦,這樣軍隊該如何擬訂策略呢?」葉適接著說:「我覺得用兵的方法,要參考孫子兵法這本書, 才真正觸及用兵的智慧。孫武拋棄了固定的模式,採用的練兵和作戰內容包括了正面迎擊和埋伏偷襲、軍隊可以集結,也可以分頭進行,如此一來,對於真正上了戰場,面對千變萬化的情況,才算有了預先的準備。包羅萬象的作戰方式,百出不窮,好像沒有用完的時候,另外也點出讓敵軍誤判情勢,欺敵的重要性,當時這些概念也都流傳到了後代。」

  「層出不窮」被用來形容孫子兵法中各式各樣的策略,可以應付多種情況。現今也指連續出現,沒有停止的樣子。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嬌生慣養

 

  「嬌生慣養」是指從小就被溺愛,在父母過分寵愛與縱容下成長,習慣過著舒適的生活,原出自於清朝 蒲松齡撰寫的醒世姻緣傳。這是一部非常傑出的長篇白話小說,全文語言通俗流暢,人物刻畫唯妙唯肖,歷史背景為明代 英宗 正統年間到憲宗 成化年間,從小人物的視角出發,描寫的是冤冤相報的兩世姻緣,牽扯出一個命運顛倒、輪迴報應的家庭故事。在當時儒家觀念鬆動的社會下,倫理道德走向崩壞的過程,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

  文章前二十二回為前世姻緣,描述主角晁源射殺具有靈氣的狐狸,將牠剝皮棄屍;娶娼妓珍哥為妾,縱容小妾虐待妻子,使得妻子上吊而死。文章第二十三回之後為今世姻緣,被射殺的狐狸在陰間告狀,希望來生能報前世之仇。後來晁源轉世成了狄希陳,仙狐轉世為薛素姐。兩人婚後,薛素姐一見狄希陳就生氣,輕則破口大罵、拳打腳踢,重則嚴刑拷打或監禁,狄希陳被不斷虐待,覺得苦不堪言。最後高僧點化狄希陳,了解前世業障後,誠心懺悔並抄寫金剛經一萬遍,終於消除冤業,在薛素姐病逝後,終於結束這兩世的惡緣。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緣木求魚

 

    在戰國時的齊宣王,因為仰慕<1>春秋時齊桓公與晉文公的霸業<2>,很想效法他們,便向孟子請教有關他們的事蹟。孟子說他沒聽說過,但可以為齊宣王講述如何以仁德來統治天下。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不可支

 

  張堪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好官,小時候父母便過世了,他將父親的遺產讓給哥哥,自己刻苦認真向學,被當時的人們稱為「聖童」。

  張堪的志向與節操被漢光武帝知道後,便請他到朝中作官。後來張堪被派去討伐自立為王的公孫述,當公孫述戰死、蜀國投降後,張堪率先進入城內,整理清點公孫述的財寶,並列出明細上呈朝廷,沒將半點物品據為己有。同時,他安撫城中的官吏百姓,此後也繼續留在蜀地任職。張堪為官清廉,卸任時只帶著簡單的布包袱,並乘坐破舊的車子離開。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賠了夫人又折兵

 

      劉邦的軍隊進了洛陽,他假惺惺哭哭啼啼的來一套為義帝發喪的把戲,以籠絡人心;然後,出兵東擊項羽,表示替義帝復仇。這時,項羽的兵力全在山東,所以給劉邦很大的方便,讓他一帆風順地進占了楚國的彭城。
      到了彭城,劉邦不再「袒而大哭」,也忘掉自己的「約法三章」整天忙著收集貨寶、挑選美人,或者擺酒設宴、大吃大喝,跟初進阿房宮一樣飄飄然起來,因此士兵們也開始渙散軟弱。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窺蠡測

 

      漢武帝時,東方朔作答客難,是用以解嘲的,他在答客難的文章裡這樣說,俗語說「用竹管去張望天,用瓠瓢去測量海,用禾草去撞擊鐘,哪裡會知道天有多大?海有多深?更哪裡會使鐘發出聲音來呢?從這般看起來,好像老鼠追貓,豬咬老虎,一去便被消滅了,有什麼功勞呢?現在你拿我這樣愚笨的資質來譏笑其他的賢士,不是自尋煩惱嗎?這也正表明你們的不知權變,始終疑惑著大道罷了!
      「管窺蠡測」這句成語也可說「館穴之間」或「管饋之見」,是自謙見識不多的話,但由別人來說,則變成譏笑了。一般人譏評別人沒有見到事情的全部,或略為知道一二,便誇大其詞的談起來,或跟據一點點知識,便貿然去處理大事,都可以用這句來批評。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窮匕見

 

      戰國時代,燕太子丹本在秦國做人質,因為秦始皇苛待他,便設計從秦國逃回本國。以後秦國侵略齊、楚、韓、魏、趙等國,眼看就要攻擊燕國。太子單由於田光的介紹,請荊軻前去秦國,挾制秦始皇歸還自燕國侵占去的土地;若秦始皇不答應,就立時刺死他。荊軻接受了這個請求。
      不久,秦國軍隊打到燕國南邊的地界,於是荊軻帶著秦始皇仇家樊于期的頭,和燕國肥沃土地亢、督(今河北省固安縣西面)的地圖,偕同秦舞陽到咸陽見秦始皇。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漏網之魚

 

    春秋時代,晉襄公打敗了秦國,把秦將孟明視、白乙丙、西乞朮等三人俘虜了。後來晉襄公聽母親勸說,認為秦國和晉國是親戚,冤仇不宜結下去,於是就放了這三個俘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旗鼓相當

 

  古代作戰時,都是用敲擊戰鼓和揮舞軍旗來指揮軍隊前進和後退,激昂的鼓聲和飛揚的軍旗能表現出壯闊盛大的氣勢,作戰的雙方如果氣勢相當,就表示雙方軍隊的陣容和聲勢不相上下。東漢 光武帝 劉秀雖然中興了漢室,在公元二五年建立東漢,但當時全國仍未一統,四川地帶有公孫述,自稱蜀中皇帝,甘肅地區則有隗囂,自稱西州上將軍,這些人各自據地為王,互相奪權爭戰。

  光武帝 劉秀當時把兵力大多布署在東部,西部的兵力不足,無法與這兩人的兵力對抗。為了避免這兩人聯合出兵攻擊東漢,劉秀心中盤算著,先與隗囂聯結,以孤立占據四川稱王的公孫述。就在此時,傳來隗囂擊退公孫述大軍的捷報,劉秀更是大喜過望。劉秀急忙寫信建議隗囂,信中寫著:「目前我正忙於東部的戰事,軍隊也都移往東方。因此,西方的守備薄弱,一旦公孫述進犯,勢必會波及貴國。如果你我能夠聯合全力應戰,就可與公孫述的兵力旗鼓相當。」隗囂也贊同劉秀的建議,於是雙方結盟,共同出兵,擊潰公孫述大軍。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魂飛魄散

 

  很久以前,有一個烏鴉很多的國家,農民每年都要繳納巨額稅金,許多農民因為沒有錢繳稅而被處死。每次聽到烏鴉的叫聲,人們就會知道又有可憐的農民,因為繳不出稅而被處死了。

  面對困苦艱難的生活,人們心裡既驚恐又害怕。在這樣的日子哩,農民常常心神不寧,還以為魂魄飛出了身體外。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虎謀皮

 

  孔子在魯國當官時,政績非常好,因此魯定公想讓孔子升遷,就任司徒這個職位。魯定公跟自己很信賴的左丘明說:「我想請孔子擔任司徒,但是不是得先問過三桓的意見比較好?」

  「三桓」指的是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他們不但是家族中的長老,更是當時魯國實際的掌權者。「三桓」的政治主張與孔子對立,左丘明知道他們不可能同意讓孔子出任司徒,所以便說了一個故事來勸阻魯定公。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牛彈琴

 

      牟子,本名牟融,東漢人,熟讀經史百家,並精通佛理,許多儒家學者都向他請教有關佛學的問題。不過牟子在對儒家學者講解佛理時,總是引用儒家的經書來作說明,有人問:「您說佛家經典那麼多,內容廣博深厚,為什麼不用佛經講解呢?」牟子答道:「你們對儒家經典的內容很熟,如果我引用儒家經典解釋佛理,你們很容易就能了解。反之,我若是引用佛典,就像對瞎子說各種漂亮顏色、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兒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1>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狐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 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卻充耳不聞<2>,自顧著吃草,這是因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3>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的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鳳毛麟角

 

      王劭是王導的第五個兒子,風度姿態都很像他的父親。王劭擔任侍中時,有次他奉旨<1>授予<2>桓溫升職用的官服。王劭剛從大門進入,桓溫遠遠的望著他,覺得他有其父之風。六朝時,南方人稱讚子弟<3>的才幹可與父兄輩相比者為「有鳳毛」,於是桓溫就說:「大奴<4>固<5>自有鳳毛。」意思便是稱讚王劭的能力不輸給其父王導。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疑心生暗鬼

 

    有個身心愚笨,膽子又小的人,名叫涓蜀梁。有一回,他在一個有月亮的夜晚出門趕路去,朦朧的月光照在他的身上,因而地上投映了一個黑黝黝的影子。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管中窺豹

 

      晉代書法名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幼年時在學塾裡讀書,被一位同學批評他不懂得樗蒲之戲(樗蒲是古時博戲的一種),說他的學識不夠,像一個人站在豹子的身邊,用一條空心的管子來窺看,只能看見豹子身上的一些斑紋,看不見豹子的全身一樣。這個故事後來變成為「管中窺豹」這句成語,用來比喻學識少,所見所聞都不夠豐富的人,和「坐井觀天」一樣的意思。
      這是很切當的比喻,因為管子的口徑小,而又貼近者豹子的身體,所以只能夠看到豹子身上的一些斑紋;假如在看過豹子後,以為一塊小小的斑紋便是豹子的全貌,這是非常可笑的。在民間傳說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有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以為大象的形狀如一條柱子,這不是和「管中窺豹」、「坐井觀天」一樣可笑嗎?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嘔心瀝血

 

  唐朝著名的詩人李賀從七歲就開始寫詩,人們都稱讚他為神童。成年後的李賀一心希望受到朝廷重用,但是卻沒辦法施展抱負,只好把這份苦悶的心情寄託在詩歌的創作上。

  據說李賀每天早上都會騎著一頭小毛驢外出,積累作詩的素材。他讓書僮背著一個袋子,只要一有靈感,就馬上寫成詩句,收進袋中,回家後再重新整理。李賀的母親總是心疼地說:「我的兒子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放在寫詩上,甚至到要把心嘔出來的地步才肯罷休啊!」李賀在二十六歲時就英年早逝,留下他用畢生心血譜成的兩百多首詩歌,供後人傳頌。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激涕零

 

  唐朝自從安史之亂後,內有宦官、朋黨之禍,外有藩鎮割據,內憂外患,盛唐時的繁華氣象早已不復存在,景氣蕭條,百業不興。憲宗即位後,邊疆的緊張形勢趨緩,國力較為恢復。面對長期以來的藩鎮割據亂象,包含父子相承、不對朝廷上繳賦稅以及自行募兵、不歸朝廷調遣等,讓憲宗開始起心動念,想連根拔除藩鎮亂源。

  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去世,憲宗想要另外派人選繼任節度使職位,趁機削弱其勢力,不料激怒其子吳元濟,隨即發動叛亂;淮西以汝南縣為中心,古名為「蔡州」,向來以士兵精銳聞名。憲宗派李愬前往討伐,歷經四年的時間,連年征戰,最後李愬採用先示弱再強攻的戰略,以九千人的兵力,夜襲蔡州,一舉平定淮西,生擒吳元濟,李愬因為此役一戰成名。其他被割據的藩鎮,眼見大勢已去,恐懼不安,紛紛相繼歸順,朝廷的威信為之一振,李愬更因此戰功被封為涼國公。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機立斷

 

  三國時代的魏國文書官陳琳,他的文筆非常好,學識也十分淵博,曹丕、曹植兩兄弟常和他互通書信,分享自己寫的文章作品,與陳琳交換寫文章的意見和心得。有一次,曹植把寫好的〈龜賦〉一文給陳琳看,第二天陳琳馬上回信給曹植,極力稱讚他的文筆,陳琳認為曹植高才脫俗,文章用語精巧絕妙,且意境深遠,這種天賦,一般人即使願意花上數倍時間學習,也無法並駕齊驅,達到相同的程度。

  陳琳並用了古代的兩把名劍—「青萍」、「干將」來比喻曹植的才氣橫溢。這兩把名劍十分銳利,削鐵如泥,能夠立即切斷任何東西,連一丁點聲音都沒有,陳琳認為曹植的才華就如同這兩把劍一樣的超群出色。原文中的「應機立斷」就是在形容這兩把古代名劍的銳利程度,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下立刻作出決斷,毫不遲疑。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暗渡陳倉

 

  秦朝被推翻後,勢力龐大的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廣大肥沃的地區,並分封有功者為王,將巴、蜀和漢中分給劉邦,為漢王。

  劉邦前往漢中時,依張良建議燒毀對外交通的棧道,一方面杜絕其他勢力襲擊,一方面表明沒有爭奪天下之意,以獲得項羽信任。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