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

 

    戰國時代,河南有一個人叫樂羊子,取了一個很賢慧的妻子,經常鼓勵他用功讀書,追求好的功名。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白面書生

 

    南北朝劉宋的時候,吳郡武康地方有一個叫沈慶之的人,他少懷大志,而且孔武有力,當東晉末年時,晉將孫恩作亂,亂兵攻武康,那時沈慶之才十多歲,隨他的族人起而自衛反抗,屢次打勝仗,從此沈慶之便以勇敢善戰聞名。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巧取豪奪

 

    宋朝大書法家、大畫家米芾的兒子米友仁,由於家世關係,也和他父親一樣,寫得一手好字,又長於做畫,尤其非常喜愛收藏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的真筆字帖,歡喜的跟什麼似的,立即要拿一幅好畫交換,但主人不同意,他急得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裡跳 ,幸虧別人很快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司空見慣

 

    「司空見慣」這句成語,與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有關。劉禹錫和柳宗元是好友,兩人都因宰相王叔文的牽連被貶官。之後,劉禹錫的仕途就相當不順利,屢經波折後,好不容易才在唐文宗 太和二年回到朝廷擔任主客郎中的官。「司空見慣」的故事,大概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樹銀花

 

    蘇厲是戰國謀士。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了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於是建議周王派人前往秦國去對白起說:「以前楚國有一個名叫養由基的人,善於射箭。在距離柳樹一百步的地方射擊,射出一百支箭,每一箭都能射中柳葉,一旁觀看的人都誇讚射得很好。但是有一個路過的人,卻說:『的確射得很好,但是可以再教導他射箭的方法。』養由基聽了,就說:『大家都說我射得很好,你卻說可以教導我,那你為何不代替我射那柳葉呢?』那個人說:『我不能教導你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領,但是你今天射柳葉百發百中,卻不善於休息,等一下疲倦了,一箭也射不中,就會前功盡棄。』就像你現在打敗了許多國家,取得許多土地,功勞很大。又即將要出兵經過周王室的所在地去攻打魏國,如果這一仗不能取得勝利,就會前功盡棄了,所以你還是假裝生病,不要出兵的好。」後來「百步穿楊」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射箭技術高超或射擊技藝高強。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方興未艾   

 

   陳亮(西元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年),宋 永康(今浙江省 永康縣)人。陳亮才氣超邁,喜談軍事,注重國家經濟等事。在孝宗、光宗二朝,他曾屢次上書,暢言復興宋室之策,可惜並未受到重用,又受到政敵羅織成罪,兩次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獄。卒諡文毅。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暴易暴

 

    在中國殷朝時代,有一個孤竹國,是殷湯時所封的。孤竹國君有三個兒子,大的叫伯夷,最小的叫叔齊,依據傳統,接替君位的應是伯夷,但孤竹君因偏愛叔齊,想把君位傳給叔齊,後來孤竹君死了,叔齊要將君位讓給伯夷,伯夷不受,逃走了,叔齊也不願為君,就悄悄逃走了,國人便立孤竹君的二兒子為君。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辨菽麥

 

    晉國發生了政爭,貴族大夫欒書、中行偃為了爭奪政權,殺了厲公,並立了襄公的曾孫周子為國君,是為晉悼公。

    周子當時才十四歲,根本無法親政,且有年長的哥哥,但欒書等人為了掌握政權,把周子當成傀儡1,就稱讚周子十分聰明,並詆毀2他的哥哥,說他十分無知,連豆子和麥子都沒辦法分辨,這樣的人怎麼可以做國君呢?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毛遂自薦

 

    「毛遂自薦」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是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文章標籤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勝枚舉

 

  「不勝枚舉」原作「不可枚舉」,出自於宋代 王楙的《野客叢書》。《野客叢書》是一本學術筆記,內容範圍博廣,涉及經史子集,主要以考辨典籍、宋朝雜記及歷代軼事為主。《四庫全書》稱這本書的地位在《夢溪筆談》、《緗素雜記》、《容齋隨筆》之間也毫不遜色,評價頗高。

  《野客叢書》的作者王楙,宇勉夫,父親很早就去世,他學習很勤勉,母親去世後,更是疏食布衣,日子過得很簡樸,對作官也沒有興趣;他把自己的住所題作「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別人稱他為講書君。即使他晚年疾病纏身,仍然手不釋卷。在《野客叢書》中,會追溯一些俗語的可能來源。王楙舉出古書中的相關資料,類似的說法很多,實在無法一一舉出,也就是「不可枚舉」。「枚」是計算物品的單位,相當於「個」,「枚舉」即是一個個的列舉出來。後來「不勝枚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事物太多,不能一一舉出。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