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烹
春秋時代,越王 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句踐發誓一定要復仇。他每天嘗苦澀的膽,提醒自己不能忘記亡國的恥辱,並用文種、范蠡治理國家,勵精圖治,國勢強盛後,起兵滅了吳國。當時,句踐受到各諸侯的尊敬,連周元王都封他為「伯」。
兔死狗烹
春秋時代,越王 句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句踐發誓一定要復仇。他每天嘗苦澀的膽,提醒自己不能忘記亡國的恥辱,並用文種、范蠡治理國家,勵精圖治,國勢強盛後,起兵滅了吳國。當時,句踐受到各諸侯的尊敬,連周元王都封他為「伯」。
前功盡棄
蘇厲是戰國時謀士<1>。有一次,他聽說秦國大將白起即將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就對周王說:「白起曾經打敗了韓、魏、趙等國,並且殺害魏國將領,攻占許多土地。現在他又要出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攻下,周王室就會面臨危險,您應該想辦法阻止。」
星火燎原
這成語原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縮語,他它的出處,有說是書經上的「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嚮邇,接近也),但這「星火燎原」似無相關之處。比較接近而可信的,還是後漢書中有關竇憲的一段記載,其中的「爝火雖微,卒能燎原」(爝火,小火也;卒,終於的意思。全句是:一把火雖很小,但終於可以燒遍原野。) 一語,可說是「星火燎原」的前身了
抱薪救火
據戰國策記載:戰國時期,七雄各自稱霸一方。後秦孝公因重用商鞅,變法圖治,國勢轉為強大。秦王一直想將其他六國併吞,統一天下,所以不斷的向各國出兵征伐。魏國在華陽之戰被秦軍打敗,魏國派段干子為代表,打算割地與秦國講和。但是孫臣認為不妥,對魏王說:「那些臣子慫恿您割地給秦國,是要用割地的方式討好秦國,不要入侵魏國。但這個作法對貪婪的秦國是行不通的。拿土地去討好秦國,就有如抱著木柴去救火,木柴沒燒光前,火是不會熄滅的。您的土地有限,秦國的欲望卻無限,總有一天魏國的土地會被秦國併吞的。」魏王雖然覺得孫臣說的很有道理,但還是擔心秦國不悅,仍舊割地討好秦國,最後終於還是被秦國併吞了。
臥薪嘗膽
春秋時代,吳王闔閭有一天領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句踐的大將靈菇浮射中右腳,以致傷重死了,遂由他的兒子夫差繼任王位。過了三年,夫差帶兵前往越國報仇,很快就圍住了越國都城會稽,句踐無力抵抗,只得投降。夫差要句踐夫婦跟隨他回國,且在闔憫墓旁的石屋裡,擔任守墓和養馬的工作。
放蕩不羈
「放蕩」ㄧ詞是出自漢書。東方朔是西漢 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漢書中便以「指意放蕩」ㄧ詞來形容東方朔在這篇文章中的用字遣詞優美,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