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健康智慧行動
01使用3C好智慧
拒作低頭族
開學了,有些同學長高了,有些同學戴起眼鏡,眼見同學的改變,老師請大家分享寒假裡從事的活動,想了解改變的原因為何。
老師提醒小光、小傑和小曼,使用 3C 產品要注意使用時間及環境,過度使用 3C 產品會造成眼睛危害,並分享了兩則不當使用 3C 的新聞報導:
使用 3C 產品每 30 分鐘就要休息 10 ~ 20分鐘喔!一天最好不要使用超過 1 小時!
網路成癮檢測
老師擔心同學在寒假時 3C 產品使用過度導致成癮,請大家填寫一份「網路成癮」的檢測量表。你也試著檢測看看吧!
網路成癮症候群
長時間玩網路遊戲或用手機追劇,可能會因姿勢不良造成關節、肌肉發炎;久坐造成肥胖、心血管疾病;過度的聲光刺激產生視覺或聽覺上的損傷;以及網路成癮等健康問題。想一想:我是否因使用 3C 產品出現下列健康問題?
看不見的光害
老師分享 3C 的使用規則,並請同學做了網路成癮測量後,發現小光、小傑和小曼三人使用 3C 成癮的狀況最嚴重,於是請他們以自身經驗,針對「長時間近距離的使用 3C 產品,會對眼睛產生什麼傷害呢?」做回應。
眼球的構造與功能
當我們觀看 3C 螢幕時,光線從發光的螢幕射向眼球,經由角膜及水晶體折射後聚焦在視網膜上,視網膜主要的感光區域稱為黃斑部,為光線感應最靈敏的地方。黃斑部將光線轉成電子訊號傳到大腦,就會形成視覺。
假性近視
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會使得調節水晶體形狀的睫狀肌產生痙攣、無法收縮,看遠時睫狀肌無法調整水晶體焦距,視覺變得模糊,形成假性近視。
假性近視稱作「假性」是因為睫狀肌的痙攣是暫時性的,透過散瞳劑可緩和睫狀肌緊繃,改善近視的情況。
點散瞳劑時,需將藥水
點在下眼瞼與眼白交接處,撐住眼瞼等藥水滲透才能閉眼
據國民健康署統計顯示,小學六年級以下的學齡兒童中,每 10 人就有 7 人有近視問題,近視開始的年紀愈小,度數增加愈快。改善假性近視最好的方法: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多望遠凝視,從事騎單車、放風箏等放鬆睫狀肌的
戶外活動、定時做眼球體操改善眼睛疲勞等。
乾眼症
長時間看 3C 螢幕除了會加深近視外,眨眼次數不夠還會造成眼睛乾澀,形成乾眼症。眼睛表面淚液不足時,視線會變模糊,也會使眼角膜抵抗力下降,造成眼睛乾、癢、刺痛,甚至紅腫發炎。
淚液是由淚腺所分泌,淚液在眼球表面形成光滑的淚膜。淚膜具有幫助光線折射、潤滑角膜眼瞼、防止眼球表面乾燥、幫助抵抗眼球表面的病菌及清除異物雜質等功能。淚液分泌不足時淚膜功能降低,會形成乾眼症。
改善乾眼症的方法
由於淚液的分泌是身體的自主反射控制,淚液分泌不足導致乾眼症,改善上除了外在補充人工淚液外,還必須注意以下事項:減少使用 3C 產品的時間,補充眼睛所需的營養素,例如:維生素 A、B 群、D、礦物質、葉黃素、Omega-3 脂肪酸等,保持作息規律、睡眠充足、定期熱敷眼睛等。
視網膜及黃斑部病變
視網膜及黃斑部容易受到強光的刺激損傷,損傷後其感光功能會弱化,使得影像的顏色或線條產生變化,主要發生在視覺中央區。治療上只能依靠藥物。
避免強光直射眼睛
保護視網膜及黃斑部,最重要是避免強光直射眼睛。注意幾項保護原則:
1 在強光下活動時要配戴帽
子及太陽眼鏡,例如:上體育課要戴遮陽帽與太陽眼鏡。
2 不要在黑暗中使用 3C 產品。黑暗會使瞳孔放大,導致螢幕藍光大量直射視網膜造成損傷。
3 使用抗藍光的保護裝置,例如:抗 UV 眼鏡、手機螢幕加護眼貼膜、裝置螢幕濾鏡等。
護眼行動
老師請同學討論:除了使用 3C 產品要注意保護眼睛的原則之外,平時應如何做好視力保健呢?
注意用眼環境
用眼時除了要注意觀看距離,更要注意觀看環境的光源是否適當。
管理用眼時間
可設定鬧鐘或下載「螢幕自動關閉 APP」幫助提醒讓眼睛休息。
注意眼睛異常變化
每天刷牙洗臉及洗澡時,養成用鏡子檢查眼睛的習慣,若出現異常要立刻就醫!
如果眼睛有異物侵入,可使用洗眼液、人工淚液或生理食鹽水將異物沖掉,千萬不可揉眼睛喔!
注意視力的變化
除了注意學校的定期視力檢查結果外,也要隨時留意視力的異常反應,如視線模糊、出現黑影等,要立刻至眼科診所就醫檢查!
攝取護眼食物及營養素
視網膜及黃斑部感應光線時需消耗許多氧氣和養分,感光細胞更新時也需使用營養素,多攝取營養的食物才能保護眼球及視網膜的健康,維持良好的視力!你知道哪些食物及營養素對眼睛有幫助嗎?
小光、小傑和小曼回家後和父母討論改善視力的方法,注意視力保健,經過一段時間,不但減少了 3C 產品的依賴,視力的惡化也獲得改善!
聽不到的警訊
隱形的噪音
使用 3C 產品除了視力問題, 長期配戴耳機所造成的聽力損傷也是無形的健康隱憂! 聯合國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資料顯示: 全球超過 10 億名 12 ∼ 35 歲年輕人,使用耳機不當,恐有失去聽力風險。
耳朵的構造和功能
用耳機聽音樂時,聲波經由外耳道放大後震動鼓膜,鼓膜帶動小聽骨將震波傳到耳蝸,耳蝸管內壁有許多聽覺接受器,可將震波轉成電訊,由聽神經傳到大腦聽覺區形成聽覺。
傳入耳道的聲波太強時,會導致鼓膜劇烈震動產生刺痛,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甚至會使鼓膜破裂而
喪失聽覺。因此,當所處環境背景音量太大時,應使用耳罩或耳塞以
保護聽力。
什麼是噪音?
分貝 (decibel,簡稱 dB)是表示音量大小的單位,指聲音的壓力或強度。音量在 50 分貝以下讓人放鬆;70 分貝以上令人感到焦慮;85 分貝以上耳朵會刺痛,就算是噪音。
搭乘捷運等大眾運輸工具時,車廂內的背景音量約為 90 分貝,若用耳機收聽音樂,為了覆蓋背景噪音音量必須達 95 ∼ 100 分貝。長期佩戴耳機
收聽 80 分貝以上的聲音,耳蝸內的聽覺接受器會受損,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
永久性聽力損失
每日暴露 90 分貝音量超過 8 小時,100 分貝以上音量超過 2 小時,長期(半年以上)會造成永久性聽力損失。聽力受損時不會立即顯現易被忽略,且是不可逆的,不可不慎。
聽力異常與聽力檢查
聽力異常對日常生活不會有立即的不便,容易因輕忽造成不可回復的傷害,自己或家人可透過以下的自我檢測了解聽力狀況。
耳朵掩護行動
除噪音外,頭部受到撞擊導致鼓膜破裂、外耳道及耳咽管感染:鼓膜受到蟲子、尖銳物品刺激等,都可能導致聽力損傷。當耳朵出現鼓膜刺痛、耳道阻塞或進水等現象,千萬不要自行挖耳道,應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診,必要時進行聽力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