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
【題解】
本文節錄自戰國策。戰國策是由西漢 劉向所編輯,內容記載戰國時代各國的政治大事及君臣間的言論、事蹟。戰國策的文字明快,以大量的寓言故事表情達理,如狡兔三窟、鷸蚌相爭、抱薪救火等,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狐假虎威的由來是:楚宣王聽說北方各國都害怕楚國大將昭奚恤,就問大臣們是怎麼一回事。大臣江乙以狐假虎威的故事,讓楚宣王明白,北方各國畏懼的不是昭奚恤,而是對楚宣王的強大武力有所忌憚。
【原文】
虎求①百獸而食之②,得狐。
狐曰③:「子④無敢⑤食我也⑥,天帝使⑦我長⑧百獸,今子食我,是逆⑨天帝命⑩也。子以我為不信⑪,吾⑫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⑬見我而敢不走乎⑭?」
虎以為然⑮,故遂⑯與之⑰行。獸見之⑱皆⑲走。虎不知獸畏⑳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注釋】
①求:尋找、捕捉。
②之:代名詞,在此指「百獸」
③曰:說。
④子:代名詞,第二人稱,同「你」,在此指「老虎」。
⑤無敢:不敢。
⑥也:語尾助詞,無義。
⑦使:命令。
⑧長:動詞,管理、統治。
⑨逆:違背。
⑩命:指示、命令。
⑪以我為不信:認為我的話是不可相信的。
⑫吾:代名詞,第一人稱,同「我」。
⑬之:助詞,無義,可以讓句子的語氣順暢。
⑭敢不走乎:怎敢不逃走呢?敢,是表示反問的副詞。走,逃跑。乎,疑問助詞,同「呢」。
⑮以為然:認為是對的。然,對、正確。
⑯遂:就。
⑰之:代名詞,在此指「狐狸」
⑱之:代名詞,在此指「老虎」
⑲皆:都。
⑳畏:害怕。
【語譯】
老虎獵捕各種野獸作為食物。有一次,老虎抓到一隻狐狸。
狐狸說:「你才不敢吃我呢!天帝命令我掌管百獸,現在你要是吃了我,就是違背天帝的旨意。你如果認為我的話是不可相信的,我可以走在你的前面,你跟在我後頭,看看野獸們看到我,有誰敢不逃跑的呢?」
老虎認為狐狸的話有道理,所以就跟著狐狸走。野獸們看到老虎,都嚇得落荒而逃。老虎不知道野獸們是因為害怕自己才逃跑,還以為他們是怕狐狸呢!
【賞析】
狐假虎威是戰國策裡的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這類作品常帶有勸喻或諷刺意味,傳達作者對人、事、物的觀察和體悟。寓言故事的角色有時是人,有時是動物、植物或自然現象,作者運用借此喻彼、借小喻大的寫作手法,述說一則則充滿哲理的故事。
這則寓言以擬人、誇張的寫作技巧,借物喻人。在簡短的故事裡,藉著狐狸利用毫不自知的老虎之威,來諷刺那些假借他人權勢欺壓弱小的人。狐假虎威的故事也警惕我們:對於各種事物,要深入的觀察、思考,才不會被表面的現象所蒙蔽。
改錯字練習 (填充題)
⒈策ㄘㄜˋ:對策、策略
束ㄕㄨˋ:約束、拘束
⒉輯ㄐㄧˊ:編輯、專輯
緝ㄑ一ˋ:通緝、緝捕
⒊狡ㄐㄧㄠˇ:狡猾、狡詐
跤ㄐㄧㄠ:摔跤、跌跤
⒋窟ㄎㄨ:洞窟、狡兔三窟
屈ㄑㄩ:屈服、委屈
⒌薪ㄒㄧㄣ:薪水、抱薪救火
新ㄒㄧㄣ:新穎、創新
⒍憚ㄉㄢˋ:忌憚、肆無忌憚
彈ㄉㄢˋ:彈珠、子彈
ㄊㄢˊ:彈射、彈性
⒎曰ㄩㄝ:子曰
日ㄖˋ:日出、平日
⒏諷ㄈㄥˋ:諷刺、嘲諷
楓ㄈㄥ:楓樹、楓葉
⒐欺ㄑ一:欺壓、欺騙
期ㄑ一ˊ:期間、期待
棋ㄑ一ˊ:棋局、圍棋
旗ㄑ一ˊ:升旗、搖旗吶喊
⒑惕ㄊ一ˋ:警惕
剔ㄊ一:剔牙、剔除
⒒蔽ㄅ一ˋ:蒙蔽、遮蔽
敝ㄅ一ˋ:凋敝、敝帚自珍
12.擬ㄋ一ˇ:擬人、比擬
凝ㄋㄧㄥˊ:凝結、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