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翰林社會
03環境永續的地球村
03我們如何善盡世界公民責任?
參與民間團體全球行動
除了由國家政府所組成的國際組織外,也有許多國際性、 由民間發起的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這些組織推動許多與公共利益相關的事務,例如:照顧弱勢族群、維護基本人權、保存環境生態等。
臺灣也成立不少 NGO,除了關注國內的各項議題,也參與各種國際交流與跨國合作,並向外分享資源給其他國家,展現臺灣社會的公民力量與回饋國際的能力。例如:荒野保護協會以關懷臺灣為出發點,放眼全世界,號召全民共同響應國際環保行動,努力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自然環境。
1.荒野保護協會關注國內各項環境保護議題。
2.以教育的方式,讓環境 保育議題向下扎根。
3.投入心力進行棲地守護。
4.響應世界清潔日,舉辦 淨灘活動。
在生活中實踐愛護地球
人類的生存與生態環境的發展緊密相關,當生態環境遭受破壞,自然災害的頻率和威力會變得更嚴重;當人類資源消耗量超過地球資源再生量時,最終將導致地球資源的耗竭。為了呼籲、喚醒大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環保運動開始出現,響應者也由地方擴展至全球各地。例如:「世界地球日」,由關注地方的海洋汙染,到現在成為全球參與、響應的公民運動。
當全球響應環保運動時,身為小學生的我們也可以在能力範圍內盡一分心力。我們可以主動關心環境生態議題,也可以透過社群網站傳遞環保知識,更可以用實際行動來落實環保。例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節約用水與電、購買低碳商品、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等。唯有齊聚眾人力量,共同為環境保護而努力,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生態環境才能永續發展。
1.西元 1969 年美國外海油井嚴重漏油,奪走許多生物的性命。例如:鳥類的身體因沾到油而無法飛翔,並吃下油而死亡等,喚起大眾與媒體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2.隔年 4 月 22 日舉行首屆「世界地球日」,人們走上街頭,要求乾淨的空氣與水源,呼籲人類愛護地球。
3.此後,各地人們每年 4 月 22 日都會舉行「世界地球日」相關活動,走上街頭為人民健康與環境保存爭取權益。
4.在臺灣,也有國小師生在世界地球日這天,參與植樹造林作為響應。
選擇第一關 (20題)
選擇第二關 (20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