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地之美—四草湖
空曠的大地,美麗的溼地,四草湖的生態,四季都熱鬧。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生態保育逐漸受到重視和關注,從淡水紅樹林、墾丁紅尾伯勞及灰面鷲、曾文溪口黑面琵鷺……等動植物保護區的成立,「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於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展開溼地生態的保育工作。
「四草」位於臺南市 安南區,古名「北汕尾」或「南汕」,原先是內海,清朝 道光三年,由於曾文溪改道,導致臺江內海逐漸淤積,形成四周長滿「草海桐」的大湖,所以稱為「四草湖」。後來,因淤積成溼地,加上鹽場、魚塭的開闢,豐富多樣的生態逐漸形成。
「四草野生動物保護區」位在鹿耳門溪東南方、鹽水溪西北方,是臺灣四大溼地之一,內有鹽田、水道、運河、溝渠和魚塭,適合水鳥、魚蝦、貝類、底棲生物和紅樹林的生長。整個保護區依其特性,分成「高蹺 繁殖區」、「水鳥保護區」和「溼地保護區」等三部分。
外型亮麗的高蹺 ,有人稱牠為「黑翅遊俠」,最喜歡在廢鹽田築巢產卵,除了無人干擾之外,也為了覓食方便。每年五到六月間,是繁殖的高峰期,只要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隆起土堆上的鳥巢,孵蛋的母鳥、護衛的公鳥,構成一幅溫馨的畫面。
「水鳥保護區」內食物充足,吸引不少留鳥、候鳥及過境鳥在此棲息,種類高達一百六十多種,主要以鷸科、 科為主,鷺科、鷗科、雁鴨科也不少,是賞鳥人士極為喜愛的樂土。
紅樹林、招潮蟹和彈塗魚,是溼地保護區內的主角。四草 大眾廟後方的水道,有最自然的紅樹林觀察區,可同時看到海茄苳、欖李和紅海欖等三種植物共同生長的盛況;在水陸交接處的泥灘地,成群專注覓食的招潮蟹,不時舞著像提琴手般的大螯,招手歡迎客人的到來;而在沼澤地帶,必定能目睹彈塗魚的蹤跡,看牠在水中和陸上彈跳自如的可愛姿態,令人目瞪口呆。
美麗的溼地影像,曼妙的水鳥飛舞,只有身歷其境才能體會自然之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