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選

 

篇章導讀

  《論語》是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以及彼此對答的紀錄,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述編輯而成。書中各章形式短小,以記言為主,是中國最早的語錄體著作。全書二十篇,各篇通常取首章首句二至三字作為篇名,是儒家重要典籍,對中國歷史文化有廣大而深遠的影響。

  本課三則短文皆選自《論語》。第一則談到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第二則論述與他人相處,除了要學習他人的優點,對於他人的缺點也應引以為戒。第三則說明朋友的不同影響,選擇朋友時應該明辨其優點和缺點。

  閱讀課文時,應注意幾點:一、由學習而產生的樂趣。二、不同的對象都有可以學習之處。三、謹慎分辨朋友的優點和缺點。

 

孔子介紹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 魯國 鄹(ㄗㄡ)邑(今山東省 曲阜(ㄈㄨˋ)市)人。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西元前五五一),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西元前四七九),年七十三。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國傑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開創私人講學的風氣,樹立了不朽的良師典範,被後世譽為「至聖先師」。孔子的思想和言論,主要保存在《論語》一書中。

 

P70~71

課文.注釋

    (一)

  子曰:「學而時習,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篇

 

    (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篇

 

    (三)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季氏〉篇

 

注 釋

① 子 對老師的尊稱,此指孔子。

② 時習 時常溫習。

③ 之 代詞,它,此指已經學到的內容。

④ 說 音ㄩㄝˋ,通「悅」,喜悅。

⑤ 慍 音ㄩㄣˋ,怨恨、生氣。

⑥ 君子 此指道德、學業有成就的人。

⑦ 三人行 三人同行,也就是三個人相處在一起。

⑧ 師 指可以效法或作為警惕的對象。

⑨ 焉 句末助詞,無義。

⑩ 諒 誠信。

便辟ㄆㄧㄢˊ ㄆㄧˋ,善於迎合他人卻不正直。

善柔 善於裝出和善的臉色卻缺乏誠信。

便佞ㄆㄧㄢˊ ㄋㄧㄥˋ,善於用動聽的言語辯說卻沒有真才實學。

 

P72

鑑賞分析

  本課選錄的三則《論語》篇章皆與交友相關。孔子將自己為學、與人交往和擇友的深刻體悟傳授給弟子,篇幅雖短,蘊含的道理卻十分深刻。

  第一則孔子敘說溫故知新能提升自我,所以內心喜悅;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聚切磋,令人心情愉悅;另外,與獲得外界的認同或名聲相比,孔子更重視充實自我、涵養道德,以達到更好的修養境界。

  第二則孔子指出與人交往,看到別人的優點,可以跟從效法;看見別人的缺點,也可作為反省的借鏡。文中以「擇」字含括了對「善者」和「不善者」言行的省察,「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因此和朋友相處,除了享受相互陪伴和學習的愉快,也應反省自己,力求進步。

  第三則簡要的說明擇友要謹慎分辨「益友」與「損友」的不同影響。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朋友只是表面奉承而非真誠相處,就是無法產生正面影響的「損友」,所以選擇朋友時要用理智明辨,能共同精進學業道德的才是「益友」。

  從這三則選文中,我們可以了解孔子的智慧與人格,並領會人生應有的學習與涵養,至於如何成為別人心目中的益友,也應當是自我檢視的課題,值得我們再三體會,並努力實踐。

 

P73~74

問題思考

一、孔子說「學而時習之」和「有朋自遠方來」都是令人喜悅快樂的事,你認為原因為何?

 

二、依課文敘述,「不善者」也有值得借鏡之處,請說明可能的理由。

 

三、「友直,友諒,友多聞」中的「直」、「諒」、「多聞」表現在生活中,是什麼樣的行為?請舉出具體事例說明。

 

應用練習

一、文意理解:讀過課文之後,請回答下列問題,將正確答案填入( )中。

(   )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根據這句話,孔子認為怎樣的學習是喜悅的? (A)廢寢忘食、不間斷的苦學 (B)手腦並用,邊讀書邊習字 (C)進入課程前先自行預習 (D)學習並且時常溫習學得的內容。

(   )2.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根據這段文字,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行」指的是行業,行行出狀元,皆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B)面對不善的人,我們應該設法改變他,讓他改過而成為善者 (C)獨自學習就會見聞不廣,學習課業必須三人以上共同切磋,成效最佳 (D)「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人人皆值得學習或作為借鏡。

(   )3.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根據這段文字,下列何者屬於「損友」? (A)性格孤僻、不好交際的人 (B)博學多聞、好為人師的人 (C)個性善良,但做事優柔寡斷的人 (D)擅長巧言善辯,卻沒有真才實學的人。

(   )4. 「對淵博友,如讀異書。」(張潮《幽夢影》)這句話的意思是:和學問淵博的朋友相處,就像閱讀珍貴少見的書籍。「淵博友」與孔子所說的哪一種特質的朋友最接近? (A)諒 (B)多聞 (C)便辟 (D)善柔。

(   )5. 關於本課所選的三則《論語》篇章的意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三則都說明要謹慎挑選朋友,才對進德修業有助益 (B)第一則談論的是為學的方法、樂趣與態度 (C)第二則在論述如何選擇好老師並向他學習 (D)第三則在說明與不同個性朋友的相處之道。

 

P75

二、閱讀測驗:請先閱讀文章,再回答下列問題。

  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

—《論語.子罕》

【注釋】 

①為山:堆土成山。為,音ㄨㄟˊ

②簣:音ㄎㄨㄟˋ,盛土的竹筐。

③平地:填平窪地。

④覆:傾倒(ㄉㄠˋ)

 

(   )1. 「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這段文字所要告誡我們的道理,應是下列何者? (A)與其空談不如實際行動 (B)處事不能固執己見 (C)為學不可半途而廢 (D)凡事都必須適可而止。

(   )2. 「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這段文字指出為學應抱持何種態度? (A)持之以恆,精進不已 (B)量力而為,毋須勉強 (C)未雨綢繆(ㄇㄡˊ),有備無患 (D)虛心求教,不恥下問。

(   )3. 本文中的兩種作為所導致「成功」與「失敗」的差異,其關鍵為何? (A)「難」與「易」 (B)「為山」與「平地」 (C)「未成一簣」與「雖覆一簣」 (D)「吾止」與「吾往」。

 

P76~77

延伸探索

    結交良友        傅佩榮

  西諺有云:「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是不可或缺的,各式各樣的朋友會在一個人生命的各個階段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古代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朋友也是其中重要的一倫。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的確,有些朋友因為家庭、事業、學業、理想而各奔東西,無法常相聚首,只能藉魚雁①往返,但是心中卻清楚知道對方總在祝福自己。若是得遇機緣,重新會面,自然會有快慰平生之感。

  朋友之間的來往是結緣的過程,所謂「廣結善緣」。這個「緣」可以因為是同學、同鄉、同事,或是同道—有相同的人生志趣,甚至是同遊—一起出去遊玩,而產生友誼(一ˋ)。結緣之後,就要惜緣,珍惜兩人之間相處的情意。通常我們交朋友,都是分開之後才開始思念,想到以前念書的時候,有個什麼樣的朋友,大家相處得如何愉快,只是當時沒有好好珍惜,現在再想見面已經不容易了。

  惜緣之外,也要隨緣。人生之事,因緣而聚,隨緣而散,一切順其自然。例如大家快要畢業了,那就畢業吧,不能說我們這一班同學感情特別好,大家一起再多念一年,這是不可能的。不管緣分如何,人與人之間,沒有說誰一定要跟誰做朋友,誰一定不能跟誰做朋友。一般來說,交朋友分為四個層次,最下一層叫做「酒肉之交」,大家一起吃飯、喝酒、享受;往上叫做「利害之交」,一起做生意、合作,合則兩利,離則兩害;再往上叫做「道義之交」,「道」代表人生的方向,「義」代表正當,亦即每一次我所做的正當選擇,跟你選的或想的一樣,例如我們津津樂道的「桃園三結義」,劉備、關公、張飛三人就是道義之交;最高一層叫做「生死之交」,一般稱作知己。英國作家亨利.亞當斯說:「人的一生,能結交一位好友,已屬難得;能結交兩位,可謂幸運之至;至於結交三位,則根本不可能。」如果把朋友界定在「知己」的層次,這段話確實反映了人生經驗。古人不也說「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嗎?可見知己是以生命來相互交換的,是交朋友的最高境界。

  不論結交哪一種朋友,交朋友的原則是一樣的,四個字:真誠相待。其實不但是對朋友,對任何人都應該真誠。西方有一句話說的好,「你對朋友是以性格互相裸露」,在朋友面前,我的性格不穿衣服,不需要偽(ㄨㄟˋ)裝,不需要化妝,我是什麼性格就讓朋友直接知道;反之,如果朋友之間不能以真誠的態度相處,就是虛與委蛇②,浪費生命而已。

—節選自《原來孔子這樣說》

【注釋】

① 魚雁:書信的代稱。

② 虛與委蛇:指假意殷勤,敷衍應付。委蛇,音ㄨㄟ ㄧˊ

 

想一想

1. 作者在文中說交朋友有四個層次,請就其境界不同,由低至高排列順序。

2. 阿偉和小翔假日常一起打球,考試時則相約念書,互相鼓勵,後來分別考上了理想的學校。依照作者對交朋友層次的分類,你認為他們的交情屬於哪一種?原因為何?

 

 

看完文章後點點下面做個測驗吧

第一關測驗 (選擇25題)

第二關測驗 (選擇25題)

 

看看其他課文

 

回七年級資料列表

 

查成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