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世界面面觀
01動物如何求生存
1-1動物的運動
動物的運動方式和身體構造有關。有的動物會跳躍、行走或奔跑、爬行;有翅膀的動物,大多可以在天空飛行。
例如當人們在做各種動作時,是靠肌肉、骨骼和關節互相配合完成的。
讓我們觀察手臂伸直及用力彎曲時,手臂的肌肉、骨骼和關節是怎麼配合的?
手臂伸直
內側肌肉舒張,外側肌肉收縮,帶動骨骼和關節做手臂伸直的動作。
手臂彎曲
內側肌肉收縮,外側肌肉舒張,帶動骨骼和關節,使手臂彎曲。
有些動物的外形和構造與人類不同,例如蝸牛和蚯蚓沒有骨骼,牠們是怎麼運動的?
▲蝸牛藉由腹足肌肉的收縮與舒張向前爬行
▲蚯蚓藉由肌肉的伸縮來蠕動爬行
不同種類的動物,外形和構造各不相同,因此產生的運動方式也不一樣。
1-2動物的覓食
每種動物都必須攝取食物來維持生命。不同的動物,吃的食物不太相同。
▲羊的臼齒比較發達,可以磨碎食物。
▲虎有尖銳的犬齒,可以撕裂食物。
▲棕熊的牙齒均衡發展,可以吃動物,也可以吃植物。
不同的動物攝取的食物種類不太相同;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覓食本領。動物的覓食方式和身體構造有什麼關係?
動物的覓食方式與身體構造有密切關聯,例如蝴蝶以花蜜為食,牠的口器就像細細長長的吸管,以便吸取花蜜;大象用長鼻子吸水或將食物捲起來再放入口中;翠鳥找到獵物後,會快速飛到水中,用尖而細長的嘴叼起獵物等。
▲獵豹移動速度非常快,牠們會用腳捉住獵物,再用尖銳的犬齒撕裂獵物進食。
▲蜘蛛吐絲結網等待獵物;獵物一旦被蜘蛛網黏住,蜘蛛便趁機吸取牠們的體液。
▲麻雀的嘴喙短小尖硬,啄食地面上的穀物和昆蟲等。
▲長頸鹿有長長的脖子和長而捲曲的舌頭,可以吃到樹上較高處的嫩葉。
除了上網、查閱書籍,蒐集相關資料,也可以直接到戶外觀察或觀看動物影片,認識更多動物的運動和覓食方式。
1-3動物如何適應環境
動物要生存,除了需要食物外,還必須維持適當的體溫。哺乳類(例如人、狗、北極熊)和鳥類,屬於恆溫動物(內溫動物),牠們主要利用身體內部所產生的熱量來維持體溫,比較不受環境氣溫影響,會利用散熱和保溫等行為,幫助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內。
▲體溫太高時,人會流汗,藉由汗水蒸發,降低體溫。
▲狗的汗腺不發達,利用喘氣和吐出舌頭來降低體溫。
▲北極熊利用厚厚的皮下脂肪和濃密的毛禦寒。
▲剛出生的小鴨會聚在一起取暖,維持體溫。
爬蟲類(例如龜、蛇、蜥蜴)、兩生類(例如蛙、蟾蜍)、昆蟲和大部分魚類等,屬於變溫動物(外溫動物),牠們主要從外界環境吸收熱來維持體溫,因此體溫會隨著環境氣溫變化而改變。為了盡量保持體溫,牠們各有不同的適應方法。
▲天冷時,常可見到龜晒太陽增加體溫。
▲氣溫過高時,蜥蜴會躲在石頭下或洞穴中。
▲有些蛙和蛇會利用休眠度過寒冬。
有些動物會隨著季節的變化,遷移到適合的環境生長、覓食或繁殖。
分組查資料,這些動物是如何遷移的?牠們的遷移行為對生存有什麼幫助?
在非洲草原,大象、斑馬等動物會因食物與水源短缺,而遷移到其他地方,還有哪些動物有遷移的行為呢?
1-4動物如何保護自己
每種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方法,遇到天敵或危險時,也各有禦敵或避敵的本領。
▲壁虎會斷尾逃生
▲瓢蟲會裝死
▲龜會縮進殼中
▲刺河豚會鼓起全身的刺
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禦敵或避敵的方法?
穿山甲利用背部較硬的鱗片保護身體,躲避敵害;蝸牛利用硬殼保護身體,躲避敵害等。
有些動物的體色或形態和環境相似,甚至可以隨環境改變體色,讓自己不容易被發現,以免被捕食者吃掉,或方便捕食其他動物。
▲竹節蟲偽裝成樹木的一部分
▲枯葉蝶藏身在落葉之中
相反的,有些動物的體色或形態和環境差異很大。
想一想,這樣對牠們的生存有什麼幫助?
有些動物體色鮮豔,是在警告掠食者牠身上有毒,或牠很難吃,使掠食者不敢或不喜歡吃牠。
▲雨傘節醒目的黑白條紋警告其他動物牠的毒性。
▲瓢蟲鮮豔的體色警告其他動物牠很難吃。
1-5動物的社會行為
有些動物會群聚在一起生活、分工合作,例如:螞蟻、蜜蜂、臺灣獼猴、大象和鯨等。
蟻巢內住著蟻后、雄蟻、工蟻和兵蟻。蟻后和雄蟻負責繁衍後代;工蟻負責尋找食物、修築蟻巢、餵飼幼蟲等;兵蟻負責協助工蟻覓食、保護蟻巢等,像這樣分工合作、共同生活,就是螞蟻的社會行為。
臺灣獼猴也是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猴群由雄猴、雌猴和未成年的小猴組成,個體間有階級關係,位階較高的猴子通常有優先享用食物及選擇活動範圍的權力。猴子們有時會互相理毛,以示友好。
是非第一關(25題)
是非第二關(15題)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25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