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0203生物環境與自然資源

03人類活動對生態的影響

 

環境破壞

  地球上的人口不斷增加,人類為了讓生活更加便利,大量開發土地,卻忽略環境保護,因而產生各種環境問題。人類活動會造成哪些環境改變?環境改變又會如何影響生物的生活呢?

 

水的汙染與防治

  水是多數生物賴以維生的重要因素,當水受到汙染,會對環境與生物造成影響。想想看,有哪些行為會造成水汙染?

水汙染來源包括天然的汙染源及人為的汙染源,天然汙染源一般是指暴雨逕流沖刷屋頂、街道、坡地、溝渠等所帶下的汙泥或有機質;人為的汙染源則來自人們各種活動及開發所產生。

畜牧業排放惡臭的汙水

使用肥料和農藥

工廠排放廢水

垃圾處理不當會影響水質

 

  水汙染會使河川魚類絕跡、鳥類死亡,降低農業生產量。人們如果長期飲用受汙染的水或食用含有汙染物之魚貝類或農作物時,可能會造成慢性中毒而危害健康。我們可以採取哪些具體的行動來減少水汙染呢?

水汙染防治我們可以做到:都市設置衛生下水道及汙水處理系統、使用環保洗衣粉、不把廢棄物倒入河川中等。

 

空氣的汙染與防治

  空氣也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生物需要清新的空氣才能健康生長。從蒐集到的資料或生活調查中,你知道造成空氣汙染的來源有哪些?

除了課本所提的例子之外,動物排泄物分解時產生的惡臭、建築工地產生的粉塵等,也都是空氣汙染的來源。

露天燃燒稻草

燃放鞭炮

汽車排放廢氣

工廠排放廢氣

 

  空氣汙染直接危害生物健康及間接引發酸雨、全球暖化危機等環境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減少空氣汙染?

多種植物、汽車和機車使用無鉛汽油、騎乘電動機車、多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等。

種植樹木以淨化空氣

騎乘電動機車

 

自然保育

  生物的生活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許多生物因為棲息地環境改變、人為破壞或環境汙染等各種因素,導致數量驟減,甚至面臨絕種的危機。

  為了避免情況持續惡化,政府設置了國家公園、自然保留區、野生動物保護區、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等,來保育野生動植物、維持生物多樣性、地景等相關文化資產。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加入自然保育的行動,並落實生命與環境教育,讓人人都能自發的愛護自然環境,以延續生態之美。

台江國家公園

以保育、育樂與研究為目標設立的國家公園

三義火炎山自然保留區

禁止改變或破壞其原有自然狀態的自然保留區

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及高美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設置臺中市 高美溼地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溼地環境

以人工繁殖復育櫻花鉤吻鮭,並野放到溪流中

魚蝦復育及成立護溪巡守隊,維護溪流環境

在每年四、五月紫斑蝶的遷徙尖峰時段,封閉國三高速公路雲林縣 林內鄉600公尺北上外側車道,並加裝防護網,導引紫斑蝶安全的飛行路線

 

是非第一關 (25題)

是非第二關 (26題)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30題)

 

 

查成績

回六下翰林自然

回自然目錄

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