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0205聚落與人口

 

03臺灣人口的變化

 

臺灣人口數量的變化
  人口的多寡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人口不足,會影響生產力;但人口過多,也會造成資源短缺。如何維持適當的人口數量,是每個國家重要的課題。
  人口數量的變化,受到出生、死亡和遷移等因素的影響。當一個地區出生及移入的人數,多於死亡與移出的人數,當地的人口數將有所增加。
  日治時期,因嚴格管制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人口遷移,所以,此時臺灣的人口變化主要由出生率與死亡率來決定。西元1920年以前,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成長緩慢;西元1920年後,由於公共衛生的改善,死亡率降低,但出生率仍高,人口開始有較多的增長。
  戰後初期,由中國大陸移入大量的人民
,造成人口成長快速。民國50年代開始,為了解決人口膨脹的問題,政府積極推行「家庭計畫」鼓勵節育。
  民國60年代以後,隨著女性勞動參與人數的逐年提升,以及晚婚與不婚者逐漸增多
,人口成長漸趨緩慢。直到民國97年,臺灣人口才邁入2,300萬人。
2. 臺灣早期實行家庭計畫,宣導「一個孩子不算少, 兩個孩子恰恰好,男生女生一樣好」的政策。


少子化與高齡社會的現象
  近幾年,由於婚姻觀念改變與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國人的生育意願低落,導致出生率持續下降,造成幼年人口減少。另外,國人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愈來愈多。
  這種少子化、高齡社會的現象,勢必加重青、壯年人口的負擔,對社會結構、經濟發展等方面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高齡社會:65歲以上的人稱為老年人。民國107年,臺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4%,正式邁入高齡社會。

三十年間的差距
我是民國69年生,那年的新生兒數約41萬人。我們班上約有60個學生,教室顯得很擁擠。我們三兄妹,常常要學習分享,長大後我們也常互相照應。

我是民國99年生,那年的新生兒數約17萬人。我們班有28個人,比爸媽以前讀書時的人數少很多。我是獨生子,沒有兄弟姊妹,雖然享有所有的資源,但有時會感到孤單。

  政府為了解決人口問題,除了鼓勵生育
,維持人口合理成長之外,也推動優生保健政策,提升人口素質;同時,仔細規畫老人福利政策,讓社會中的長者,生活得更安心
、舒適。
  近年來,選擇移入臺灣的外籍人士不少
,其中又以婚姻因素移入臺灣的新住民女性占了多數。這些新成員不僅帶來家鄉的文化特色,為臺灣社會注入新的活力,也提升了我國的生育率。我們應該用尊重欣賞的態度接納他們,並協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1. 政府成立的公共托育中心,是減輕家長養育與工作負擔的方法之一。
2. 政府補助民間團體辦理長青學苑,以充實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時增進他們與社會的互動。
3. 新住民的到來,豐富了臺灣的文化。

想想看,這些來到臺灣的新住民,在生活上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關心他們呢?
臺灣的新住民在工作、子女學習等方面,常遭受歧視或不平等對待。我們應該抱著尊重欣賞的態度,在各方面予以協助。此外,政府也可以提供適當的學習管道,例如:鼓勵就業、開辦成長訓練營等,協助新住民適應臺灣生活。

 

 

是非第一關 (25題)

是非第二關 (21題)

 

選擇第一關 (25題)

選擇第二關 (25題)

選擇第三關 (12題)

 

勾選第一關 (9題)

勾選第二關 (10題)

 

 

查成績

回五下翰林社會

回社會目錄

回五年級資料列表

 

 

一、人口數多寡所產生的問題

人口數

產生的問題

不足

影響生產力

過多

會造成資源短缺

 

 

二、臺灣的人口變化

時期

人口變化情形

日治時期

1.嚴格管制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人口遷移

2.此時期的人口變化主要由出生與死亡率來決定

3.【西元1920年】前,出生率高,死亡率也高,人口成長緩慢

4.【西元1920年】後,死亡率降低,但出生率仍高,人口開始增長

5.公共衛生的改善,是西元1920年之後人口有較多增長的原因

光復時期

1.因中國大陸人民大量移入,造成人口成長快速

2.民國50年代開始,為了解決人口膨脹的問題,政府推行「家庭計畫」,鼓勵節育,才使人口成長漸緩

3.家庭計畫宣導「一個孩子不算少,兩個孩子恰恰好,男生女生一樣好」

民國60年代以後

隨著女性勞動參與人口提升,以及晚婚與不婚者漸多,人口成長漸趨緩慢

近幾年

1.婚姻觀念改變與社會經濟環境等因素,造成國人的生育意願低落

2.出生率持續下降,造成幼年人口減少

3.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愈來愈多

4.「少子、高齡化」加重青、壯年人口的負擔,影響社會結構、經濟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