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
朱自清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餘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1也交卸○2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3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4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5,父親還了虧空○6,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澹○7,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閒○8。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9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10,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裡一個熟識的茶房○11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12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於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13,頗躊躇○14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麼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於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15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於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16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託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裡暗笑他的迂○17,他們只認得錢,託他們直是白託!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麼?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您走吧!」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18,深青布棉袍,蹣跚○19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乾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望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20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21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於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裡邊沒人!」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裡,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我北來後,他寫了一封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得厲害,舉箸○22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23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注釋(P140~145)
○1差使 音ㄔㄞ ㄕˇ,泛指上級委派的職務。也作「差事」。
○2交卸 解除職務,移交給接替的人。卸,音ㄒㄧㄝˋ。
○3狼藉 雜亂不整齊。藉,音ㄐㄧˊ。
○4簌簌 形容紛紛落下的樣子。簌,音ㄙㄨˋ。
○5典質 用物件抵押借錢。質,音ㄓˋ。
○6虧空 負債。
○7慘澹 暗淡無光。此指經濟困難。澹,音ㄉㄢˋ。
○8賦閒 因失業而閒居在家。
○9勾留 因事停留。
○10浦口 在長江北岸,與南京市隔江相望。
○11茶房 舊時茶館、餐館、旅館、劇場等處的服務人員。
○12囑咐 音ㄓㄨˇ ㄈㄨˋ,吩咐、叮嚀。
○13妥帖 穩妥適當。也作「妥貼」。
○14躊躇 音ㄔㄡˊ ㄔㄨˊ,猶豫不決(成語故事)的樣子。
○15腳夫 搬運行李的工人。
○16揀 挑選。
○17迂 音ㄩ,言行守舊,不合時宜。
○18馬褂 穿在長袍外的短上衣。
○19蹣跚 音ㄇㄢˊ ㄕㄢ,走路緩慢、不靈活的樣子。
○20攙 音ㄔㄢ,扶持。
○21一股腦兒 全部。
○22箸 音ㄓㄨˋ,筷子。
○23大去 去世,是委婉的說法。
1. 文中說「(當時)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指的是哪兩件事? 擷取訊息
(1) 祖母過世。
(2) 父親失業。
2. 文中藉哪些事情來呈現家裡經濟上有困難? 擷取訊息
祖母去世,借錢辦了喪事、父親失業又虧空、變賣家產。
3. 第二、三段一再描述家中光景的慘澹,在寫作上有何作用? 寫作手法 (省思文本形式)
這些敘述一層層鋪排出朱父當時面臨的困窘處境,作為下文敘事抒情的背景,烘托父愛的難能可貴。
4. 從第四段敘述的哪些細節,可以看出父親對作者的關愛? 擷取訊息
父親事忙,不忘再三囑咐茶房,但幾經躊躇,仍不放心,決定親自送行。
5. 作者在文中說自己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由此可看出當時作者對父親抱持何種態度?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作者當時認為父親很迂,自以為很聰明,所以對父親的種種關懷,表現得極不耐煩。
6. 作者回想往事,說「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這句話表達出什麼心情?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作者十年後寫下本文時,追悔自己當年的年少無知、自以為是,及不了解父親的用心與關懷。此處使用「倒反」手法,透過「聰明過分」、「太聰明」二句,表達內心無比的愧疚與自責!
7. 文中作者暗笑父親的「迂」是指哪些事?你有何感想?【問題討論二】 (1)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2) 延伸思考
(1) 1再三囑託旅館裡的茶房,陪朱自清過江坐火車。2為搬運行李和腳夫討價還價。3又囑託茶房在路上照應朱自清。
(2) 不論孩子多大,在父母眼中永遠不能放心,父親「迂」的表現,正是他關心孩子的證明,即使這時孩子已二十歲,成年了。因此,父愛尤其可貴和令人懷念。
8. 作者對父親的許多關懷似乎顯得不耐煩,從文中的哪些細節可以看出來?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1) 作者兩三回勸父親不必送行,覺得多餘。
(2) 對父親的叮嚀覺得囉嗦。
(3) 父親要買橘子時,作者說「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9. 為什麼作者看見父親為他買橘子會落淚?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父親身體肥胖,攀爬月臺極為吃力,作者由此感受到父親的關愛而落淚。
10. 作者如何描寫父親買橘子的辛苦過程? 寫作手法 (省思文本形式)
作者用「蹣跚地走」、「慢慢探身」、「攀著」、「向上縮」、「微傾」、「散放」、「慢慢爬下」、「抱起」等幾個動作詞,詳實地描述父親買橘子的艱難過程,透過這些特寫鏡頭,讓人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深切關愛。
11. 作者看到父親買橘子的背影而落淚,但他趕緊拭乾眼淚,怕父親又怕別人看見,為什麼?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1) 怕父親看見的原因:東方的子女,在表達情感時往往是含蓄的,所以不管感動或感謝,常不直接表露出來。
(2) 怕別人看見的原因:中國人常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在別人面前落淚有失男子氣概,會感到難為情。
12. 作者先前對父親的種種關懷顯得不耐煩,但在看到父親攀爬月臺的背影時,他做出什麼具體的行為,顯現出對父親態度的改變? 擷取訊息
(1) 看到年邁的父親為了替自己買橘子,吃力地攀爬月臺,因而感動落淚。
(2) 在父親抱回橘子時,趕緊去攙扶父親。
13. 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作者的關愛?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1) 父親本說不送行,最後還是決定自己送行。
(2)囑咐作者路上小心,夜裡要警醒些,不要受涼。
(3) 囑託茶房好好照顧作者。
(4) 吃力地跨過月臺為兒子買橘子。
14. 文中父親的「背影」共提到幾次?各描寫什麼樣的背影,請加以說明。 擷取訊息
(1) 共四次。
(2) 第一次:寫的是腦海中、回憶裡不能忘記的背影。
第二次:看到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
第三次:看到父親送行離去時,混入人群中的背影。
第四次:寫的是父親來信時,腦海裡浮現父親當年送行時的背影。
15. 作者真正看到父親的背影又是哪幾次? 擷取訊息
真正看到的背影是第二次與第三次。
16. 文中作者流了幾次眼淚?原因分別為何? (1) 擷取訊息(2) 文意推論(發展解釋)
(1) 作者落淚四次。
(2) 第一次:看見父親的狼狽,想起祖母過世,對家裡悲涼的景況感到難過。
第二次:看到父親買橘子時的背影,因體會父愛而感動流淚。
第三次:父親送行離去時,背影混入人群,找不著了,作者悵然落淚。
第四次:收到父親來信後,看到他寫「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不知何時能再與父親相見,因而感傷落淚。
17. 作者以「背影」為題來寫父子之愛,如果我們把題目改成「我的爸爸」或「父愛」,是否更好呢?請說說你的看法。【類問題討論一】 延伸思考
(1) 用「背影」為題較佳。因為背影是文中父愛的象徵,幾次描寫父親的背影形象具體而鮮明,令人印象深刻,較能引發讀者共鳴。
(2) 如果用「我的爸爸」或「父愛」為題,較為空泛且缺乏新意。
(請同學自由發揮)
18. 請敘述某個令你印象深刻的背影,並說說你的感觸。【問題討論三】 延伸思考
(1) 例子:1我在冷氣房裡讀書,媽媽在悶熱的廚房揮汗炒菜。2爸爸騎摩托車載我到才藝班上課,我發現他的背駝了,髮也白了。3奶奶撐傘接送我上下課,自己卻淋了一身雨。
(2) 感觸:家人無微不至地呵護,讓我能專心讀書,免除舟車勞頓,避免淋雨感冒,在在都讓我感恩,我要大聲對他們說出心中的感謝。
(答案僅供參考,請鼓勵同學從日常生活中發掘,並發表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