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0202臺灣現代化的起步

02清末的建設

 

沈葆楨的經營

  西元1874年,日本以琉球人在臺灣南端被原住民族殺害為藉口,派兵進攻臺灣南部,爆發了牡丹社事件。事件爆發後,清廷派沈葆楨來臺加強軍事防衛,除了增加兵力,修建炮臺外,也在臺灣南部增設恆春縣、北部增設臺北府,以加強控制。

  沈葆楨,福建人,曾經擔任中國南方海軍事務的大臣。西元1874年,他被派來臺灣處理牡丹社事件。除了與日本交涉外,也增強臺灣的防務與建設。他一改清廷以往的消極治理態度,為臺灣的現代化,踏出了第一步。

牡丹社事件

西元1871年,有琉球人因船難漂到臺灣東南部,被當地原住民族所殺。當時的琉球並非日本領土,但日本卻藉故出兵,在西元1874年,於恆春附近登陸,攻打牡丹社。最後,因清廷同意賠款,才使日本撤兵。

 

1.日軍以新式槍炮攻擊原住民族部落,原住民族最終不敵而落敗。

 

  沈葆楨在臺期間,修築臺灣東、西部之間的越山道路,加強對原住民族的管理;建議朝廷廢除清初以來種種限制人民來臺的禁令,鼓勵漢人移民來臺開墾,以防止外國侵略的野心。從此,清廷治理臺灣的政策,由消極轉為積極,建設臺灣的腳步也加速邁進。 

 

2.億載金城是沈葆楨來臺興築的第一座西式炮臺。(臺南市 安平區)

3.清代的八通關古道,是當時貫通臺灣東、西部的主要道路。這條路線從當時的林圯埔(今南投縣 竹山鎮)到璞石閣(今花蓮縣 玉里鎮)。

4.恆春城是牡丹社事件後沈葆楨奏請興建,為臺灣保存較完整的古城。(屏東縣 恆春鎮)

 

劉銘傳的建設

  西元1884年,清廷與法國爆發戰爭,法國派兵侵擾澎湖與臺灣北部的滬尾(淡水)、雞籠(基隆)等地,清廷派劉銘傳來臺灣負責防衛,阻止法國的攻勢。戰爭結束後,臺灣的地位更顯重要。西元1885年,清廷將臺灣從福建省分出,單獨設省,並且任命劉銘傳為第一任巡撫(省的最高首長),積極推動各項建設。

  劉銘傳,安徽人,清末的重要將領。西元1884年,中 法戰爭爆發,他被派來臺灣督辦防務,成功阻止法軍的攻勢隔年,清廷宣布將臺灣設省,由劉銘傳擔任首任巡撫。他積極推動各項建設,對於臺灣的現代化,有重大的貢獻。

 

2.法軍侵臺時,二沙灣炮臺是防守雞籠(基隆)港的重要據點。但原炮臺在戰爭中毀損,現存的炮臺遺跡是後來劉銘傳派軍隊重新修建的。(基隆市 中正區)

 

  劉銘傳首先調整行政區以加強統治,並積極清查土地,增加賦稅收入。規畫修建雞籠(基隆)到新竹之間的鐵路,發展交通;鋪設電報線、開辦郵政,加強各地的聯絡;創辦新式學堂,以培育人才。

  經過沈葆楨、劉銘傳等人的積極建設,加上西方文化的持續傳入,使臺灣逐漸邁向現代化,成為當時清廷統治下最進步的地區之一。

 

3.劉銘傳開通的劉銘傳隧道(獅球嶺隧道),是臺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也是目前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現為基隆市市定古蹟。(基隆市 安樂區)

4.騰雲號是臺灣第一個蒸汽火車頭,目前保存於二二八和平公園內。(臺北市 中正區)

5.劉銘傳在當時的臺北設置電燈情境圖。這個建設雖未普及,卻在臺灣歷史上留下第一次以電燈照明街道的紀錄。

 

是非第一關(25題)

是非第二關(17題)

 

選擇第一關(25題)

選擇第二關(33題)

 

 

查成績

回五下康軒社會

回社會目錄

回五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