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0101東瀛來的統治者

03日治時代的社會變遷

 

社會風貌的改變

  總督府為了改善環境衛生、防止傳染病的傳播,積極倡導衛生習慣、推動防疫措施;而在風俗習慣的改革上,更積極推動男子剪去髮辮、婦女不再纏足、宣導守時守法觀念。這些措施,逐漸改變了臺灣傳統社會的風貌。

纏足

早期部分人們認為女性腳小比較美觀,所以常有長輩用布纏緊女孩的腳掌,限制腳掌的生長,使腳變得嬌小,腳掌也因此變形,不利行走。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建立統一的時間制度,要求各機關、學校、工廠一律按時作息,鐵、公路等交通工具也準時發車。

 

1.總督府宣導守時觀念的海報,海報中文字為「時間就是金錢,時間不等人,請互相守時。」

2.日治時代防疫人員進行防疫準備工作的情景。

3.學校教導原住民族兒童學習刷牙,改善衛生習慣。

 

休閒生活的提倡

  總督府也引進西方的星期制,規定星期日為休假日,另外還設有國定假日。假日讓民眾有了閒暇的時間,可以進行各種休閒活動。政府除了設立公園、鼓勵民眾從事各種戶外活動外,也推廣音樂會、藝術展覽、電影欣賞等活動。

從此,休閒生活逐漸成為許多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

4.政府興建提供民眾休閒的公共設施, 例如:公園、海水浴場等。圖為居民在臺南公園釣魚的情景。

5.民眾從事戶外活動,例如: 登山、棒球等,使得臺灣運動風氣逐漸興起。圖為在宜蘭進行的棒球比賽。

新式教育的施行

  日治時代,總督府為了方便統治,並順利推行政令,所以引進現代化的教育制度。除了在臺灣各地設立公學校,供臺灣人子弟就讀外,又設立中學校以及師範學校、醫學校、農工商等專門學校,以培養更多技術人才。

日治時代,學校教授的科目種類多樣,有國語(日語)、算數、歷史、地理、博物(自然)、圖畫、歌唱、體操、工藝等。

1.日治時代的臺灣公立臺中中學,是今日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的前身。

2.日治時代的臺南師範學校,是今日國立臺南大學的前身。

3.日治時代的臺北帝國大學,是當時唯一的大學,是今日國立臺灣大學的前身。

  當時,臺灣人子弟的教育機會,並未受到公平對待。例如:臺灣兒童就讀公學校,日本兒童就讀小學校,公學校不論在師資、設備上都不如小學校,升學管道也受到限制。但是,臺灣人仍然努力進取,爭取各種升學機會,甚至到海外留學。因此,在日治時代,臺灣也出現許多優秀人才,成為社會進步的推動者。

4.日治時代的艋舺第二公學校(左圖)與末廣小學校(右圖)。公學校在資源和設備上明顯不如小學校,以上工藝課來說,公學校學生需要輪流使用有限的資源,而小學校的學生則擁有充足的資源。

5.日治時代的寒溪蕃童教育所,供臺灣的原住民族兒童就讀。

4.杜聰明(西元1893~1986年)是臺灣史上第一位醫學博士,在醫學研究上有傑出的貢獻。

 

說說看,和清代相比,日治時代臺灣教育有哪些進步的地方?

日本政府引進現代化的教育制度,有初等教育機構、專門學校和大學等;增加很多學習的科目與種類;也可以到海外留學,增加學習機會。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

 

文化發展

  日治時代,總督府除了大力推展日本文化,也帶來西方文化。因此,西方的飲食、服飾、建築等,大量傳入臺灣,使臺灣文化更加豐富多元。

  以服飾為例,日治時代臺灣民眾的穿著有很大的變化。部分民眾改穿改良式的傳統服裝或新式服裝,社會上的審美觀念也隨之改變。

1.日治時代引進西餐,臺北市的波麗路餐廳,便是當時開設的西餐廳。

2.日式建築中的榻榻米和拉門,是現代不少臺灣家庭喜愛的設計。圖為日治時代留下的臺北市市長官邸,現改為市長官邸藝文沙龍。

  透過學校教育和展演活動,西方的繪畫、雕塑和音樂逐漸傳入臺灣,因而培育出不少藝術人才。這些現代藝術家的創作與教學活動,對臺灣的工藝、美術和音樂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3.日治時代臺南 和敬女學校(今臺南市 光華高中)上音樂課的情形。

4.陳澄波的繪畫作品——展望諸羅城,以家鄉風光與人物作為描繪對象,表達濃厚的鄉土情懷。

5.鄧雨賢是日治時代著名的臺語流行歌曲作曲家,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等傳唱至今的臺語歌謠,都是他的作品。

6.日治時代,黃土水的雕塑作品——歸途,作品線條優美、寫實,展現出早期臺灣的農耕生活景象。

 

是非第一關測驗 (25題)

是非第二關測驗 (15題)

 

選擇第一關測驗(25題)

選擇第二關測驗(31題)

 

查成績

回六上康軒社會

回社會目錄

回六年級資料列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