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稜兩可

 

    唐朝時候,灤城(今何北省灤城縣)人蘇味道,他才九歲時,便能寫文章。以後和他的同鄉李橋同以才學出名。當時的人把他們兩人的姓名併在一起叫蘇李。


    蘇味道在二十歲時,考取了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後來武則天做了皇帝,拜他做宰相。據唐書所載,他做了宰相,只求保住個人的地位和安全,處理事情總是這樣辦也行,那樣辦也可,從不表示明確的態度和意見,更甭提有什麼創見和改革了。他還對人說:


    「處理事情不能作明確果斷,因為如果發生了錯誤,就要負失誤的責任。只要『模稜』以持兩端就行了。」當時的人聽他這樣說,都叫他「蘇模稜」或「模稜手」。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時時會遇到一些說話不著邊際,和處事無果斷力(還美其名曰圓滑)的人,說這樣也好,說那樣也好;這樣做也好,那樣做也好。這種說話和處事的態度,便可稱之謂「模稜兩可」。


 

看完文章後點點這裡做個測驗吧

 

 

回成語列表

 

 

回三年級資料列表

 

 

 

模稜兩可

ㄇㄛˊ ㄌㄥˊ ㄌㄧㄤˇ ㄎㄜˇ

 

漢語拼音      

mó léng liǎng kě

 

釋義      

「模稜兩可」之「模」,典源作「摸」。「摸」,通「模」。「模稜兩可」摸物稜角兩端,摸那一端都可以。比喻處理事情的態度含混,不表示明確的意見或主張。語本《舊唐書.卷九四.蘇味道列傳》。

 

例  句       

01    你說話模稜兩可,我無法了解你的真實意願。

02    請別怪我模稜兩可,因為兩邊我都得罪不起啊!

03    這種大是大非的事情,任何人都沒有模稜兩可的餘地。

04    這個是非題有模稜兩可之嫌,難怪學生不知如何作答。

05    無論我說什麼,老闆都說好,模稜兩可,讓人無所適從。

06    這個問題究竟應該如何處理,你要明確表態,不要模稜兩可。

07    這隻老狐狸說的話模稜兩可,你這樣理解沒錯,他那樣理解也對。

08    一提到結婚,他總是模稜兩可地支吾其詞,看來該是分手的時候了。

09    他說了半天,盡是模稜兩可的話,讓人搞不清楚他真正的想法是什麼。

 

同    「模稜兩可」及「不置可否」都有不明確表示意見的意思。

異    「模稜兩可」側重於含糊籠統地帶過;「不置可否」側重於不做決定。

辨似例句

這隻老狐狸說的話~模稜兩可,你這樣理解沒錯,他那樣理解也對。

他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遲遲不肯做出決定,讓下屬無所適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旭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